伊犁田鼠

Microtus ilaeus   Thomas
   

  224  浏览



形态描述

形态
毛色:也与普通田鼠没有太大区别。背毛暗灰褐色。腹毛灰白,有的个体有浅黄色泽。尾二色明显,尾背面褐色,尾底面灰白。前、后脚背面灰白或暗褐色。从毛色上来看,也无法鉴别其与普通田鼠的不同。尤其是有个体变异,更无法用毛色做鉴别特征。
头骨:将颅全长、颧宽、后头宽及听泡长等几项主要的量度与普通田鼠进行了显著性测验,结果仅颅全长稍大于普通田鼠,但二者平均值相差的t值为2.732,比t0.05的2.776尚小0.044,还够不上显著性差异。其余如颧宽(二者平均数相差的t值为1.833)、后头宽(二者平均数相差的t值为1.143)及听泡长(二者平均数相差的t值为0.6301)均与普通田鼠没有显著性差异。就颅全长而言,伊犁田鼠的颅全长为25.3(23.5—27.9)mm,普通田鼠颅全长为23.8(22.7—25.3)mm,二者颅全长的量度范围内也有一定的重叠部分。如果再将普通田鼠的近缘种蒙古田鼠(Microtus mongolicus)(在 Ellerman& Morrison-Scott,1951的书中,蒙古田鼠曾被划归为普通田鼠的亚种)的颅全长列出,作为对比参考,则蒙古田鼠的颅全长平均值为25.4(24.5—26.6)mm,而伊犁田鼠颅全长比普通田鼠稍大一些的特征就更不突出了。如果其种内的量度差异大于种间的量度差异,在分类学上的意义就仅供参考了。
从头骨的形态上来看,短鼻骨;眶上嵴中年时明显,仅个别老体在眶间后部显出一条短纵嵴;颧宽占颅全长57%(普通田鼠颧宽也占颅全长57%);后头宽占颅全长47%(普通田鼠后头宽占颅全长49%)。也看不出伊犁田鼠与普通田鼠头骨有什么差异。
牙齿:更看不出伊犁田鼠与普通田鼠有什么不同。

量衡度(衡:g;量:mm)
外形:
项目量度结果n=33
体重35(28—45)
体长100(63—119)
尾长37(29—47)
后足长15(12—17)
耳长10(8—12)
尾长/体长37%

头骨:
项目测量结果n=26
颅全长25.3(23.5—27.9)
腭长11.7(10.9—13.4)
齿隙长7.7(6.9—8.4)
颧宽14.4(12.5—16.3)
眶间宽3.6(3.3—3.9)
后头宽12.0(11.2—13.5)
听泡长7.1(6.2—8.3)
上颊齿列长5.8(5.3—6.9)
下颊齿列长5.7(5.1—6.2)
颧宽/颅全长57%
后头宽/颅全长47%


鉴别特征

鉴别特征 伊犁田鼠外形除耳朵比普通田鼠明显较小(二者平均数相差的 t 值为4.521,大于t 0.05的2.306,差异显著)外,体长(二者平均数相差的t值为1.042)、尾长(二者平均数相差的t值为0.812)及后足长(二者平均相差的t值为0.448)均与普通田鼠没有显著性差异。t值检验结果表明,从外形上来看,仅能称伊犁田鼠为“小耳普通田鼠”。

大小

量衡度(衡:g;量:mm)
外形:
项目量度结果n=33
体重35(28—45)
体长100(63—119)
尾长37(29—47)
后足长15(12—17)
耳长10(8—12)
尾长/体长37%

头骨:
项目测量结果n=26
颅全长25.3(23.5—27.9)
腭长11.7(10.9—13.4)
齿隙长7.7(6.9—8.4)
颧宽14.4(12.5—16.3)
眶间宽3.6(3.3—3.9)
后头宽12.0(11.2—13.5)
听泡长7.1(6.2—8.3)
上颊齿列长5.8(5.3—6.9)
下颊齿列长5.7(5.1—6.2)
颧宽/颅全长57%
后头宽/颅全长47%

生物学

栖息在天山山区的森林边缘及森林草地,在树丛、草丛、灌木丛及草甸中活动寻食。夜间及晨昏活动。以植物绿色部分为食。嗜食嫩芽和嫩叶。早春和秋季吃草籽。不冬眠。冬季啃幼树的树皮,也吃要和茎。有时进入牧民毡房子(即“蒙古包”)中暂栖。在树丛及高草下挖洞。洞构造简单,洞口多为4—6个。
据马勇等报道,伊犁田鼠每百夹日捕获率为5%,为天山西部林区常见种。每窝产仔6(4—8)只。

生境信息

栖息在天山山区的森林边缘及森林草地,在树丛、草丛、灌木丛及草甸中活动寻食。夜间及晨昏活动。以植物绿色部分为食。嗜食嫩芽和嫩叶。早春和秋季吃草籽。不冬眠。冬季啃幼树的树皮,也吃要和茎。有时进入牧民毡房子(即“蒙古包”)中暂栖。在树丛及高草下挖洞。洞构造简单,洞口多为4—6个。

繁殖特征

据马勇等报道,伊犁田鼠每百夹日捕获率为5%,为天山西部林区常见种。每窝产仔6(4—8)只。

国内分布

根据目前的分布记录,伊犁田鼠在我国仅分布乌鲁木齐以西的天山山地和伊犁河谷。

经济意义

吃牧草,与牲畜争食。但它们是当地毛皮兽的食物,数量多时应控制其数量。

经济用途

吃牧草,与牲畜争食。但它们是当地毛皮兽的食物,数量多时应控制其数量。

分类讨论

通过染色体研究(Мейер и Οрлов,1969;Ляпунова и Мирохонов,1969;Малыгин иΟрлов,1974等),M. arvalis染色体2n=46,M.ilaeus2n=54,M. mongolicus 2n=50,M. transcapicus 2n=52,并且彼此杂交不育,充分证明以上种类均是独立种。 Виноградв(1937)、Ellerman等(1951)将其并入 M. transcaspi-cus,以及 Οгнов(1950)、Кузнечов(1963)将其并入 M .arvalis 等的论点全被否定。然而,伊犁田鼠与普通田鼠及蒙古田鼠外形、头骨和牙齿如此相似,仅染色体核型不同,是典型近缘种(sibling species)。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标本信息

标本采集地:新疆新源、尼勒克、昭苏、精河、和靖。
文献记载产地:新疆博乐、伊宁、特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