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描述
形态 体型似鼠豚类,头和躯干部粗而向尾部骤细,体全长约达3.4 m。头部近似方形。呼吸孔在眼的上方,偏向头部中线的左侧。下颌窄,不达到头部的两侧,其前端远在吻端之后:背鳍位于体背的后半部,镰刀形,较小,其高小于体全长的5%。鳍肢在新月形的“假鳃”(见下文)的后下方。体背面蓝铁灰色,侧面转为较浅的灰色,腹面暗白色或带一些粉红色调。通常在眼后,鳍肢前方的头部每侧有一个新月形的浅色斑。这个斑看起来很像鱼的鳃盖,因此被称为“假鳃”,也可称为弧形斑。鳍肢上面和
尾叶背面也呈铁灰色。
头骨显著地不对称,吻突是现生鲸类中最短的,无独立的轭骨,1条显著的矢状脊自鼻孔延伸至头顶。左前颌骨比右前颌骨宽,右上鼻孔比左上鼻孔小7~20倍,右鼻骨极小。眶前凹很深。上颌骨是头骨背面的主体,到达头顶,并与上枕骨相接。下颌骨薄,上有10~16对长而尖的齿,它们与上颌的一些凹穴相嵌合。上颌通常不具齿。
椎式:C7,T13~14,L9~14,Ca21~23=52~54.
尾叶背面也呈铁灰色。
头骨显著地不对称,吻突是现生鲸类中最短的,无独立的轭骨,1条显著的矢状脊自鼻孔延伸至头顶。左前颌骨比右前颌骨宽,右上鼻孔比左上鼻孔小7~20倍,右鼻骨极小。眶前凹很深。上颌骨是头骨背面的主体,到达头顶,并与上枕骨相接。下颌骨薄,上有10~16对长而尖的齿,它们与上颌的一些凹穴相嵌合。上颌通常不具齿。
椎式:C7,T13~14,L9~14,Ca21~23=52~54.
鉴别特征
鉴别特征 体全长约达3.4 m,其外形与侏抹香鲸相似:头呈鲨状,下颌窄而悬挂在头部下面。鳍肢高位于体侧接近头部处。镰刀形背鳍通常远在背中点之后,其高小于体长的5%。下颌齿10~16对,上颌无齿。
生物学
小抹香鲸分布在所有热带和温带海洋的大陆架边缘外的深水区,北至
加拿大新斯科舍、亚速尔群岛、荷兰、日本宫城、夏威夷、美国华盛顿州北部,南至乌拉圭、南非开普省、塔斯曼海、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智利阿里卡。
小抹香鲸单独或结小群活动,有时达约6头为一群。本种性胆怯,活动缓慢,游泳速度约每小时3英里。它偶尔从水中垂直地跃出,又尾下头上地落入水中。有时它一动不动地漂浮在水面,头和背露出水面,尾下垂在水中。发现的达到性成熟的最小雌性体长为2.66 m,最大的雌性为3.30 m;雄性在2.70 m时达到性成熟,最大的雄性3.80 m;新生仔鲸体长约1.20 m(Caldwell and Caldwell,1989)。小抹香鲸在夏季交配,妊娠期9~11个月,在春季产仔。
对搁浅的小抹香鲸作胃含物分析研究其食性,提示小抹香鲸主要摄食头足类,其次为大洋性的甲壳类和鱼类。台湾沿岸小抹香鲸的食物中,发现有属于9个科的18种乌贼类,主要为富山武装乌贼 Enoploteuthis chunii、紫背飞柔鱼 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和孔雀乌贼 Taonius pavo(Wang et al.,2002)。肠的后段扩张形成长形的气球状构造,其中充满红褐色的液体。当小抹香鲸受惊或搁浅时,通过肛门排出巧克力色的液体。排出的液体在水中形成一团可误导视觉和嗅觉的云雾,有的研究者认为这是一种逃避机制,与乌贼类排出墨汁的机制相类似。曾在其前胃中发现线虫类,在体脂中发现绦虫类的寄生虫,并在1头雄性小抹香鲸的尸体上发现鲸虱(Caldwell and Caldwell,1989)。
染色体组2n=42,38条常染色体为中着丝粒染色体和亚中着丝粒染色体,2条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中x为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加拿大新斯科舍、亚速尔群岛、荷兰、日本宫城、夏威夷、美国华盛顿州北部,南至乌拉圭、南非开普省、塔斯曼海、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智利阿里卡。
小抹香鲸单独或结小群活动,有时达约6头为一群。本种性胆怯,活动缓慢,游泳速度约每小时3英里。它偶尔从水中垂直地跃出,又尾下头上地落入水中。有时它一动不动地漂浮在水面,头和背露出水面,尾下垂在水中。发现的达到性成熟的最小雌性体长为2.66 m,最大的雌性为3.30 m;雄性在2.70 m时达到性成熟,最大的雄性3.80 m;新生仔鲸体长约1.20 m(Caldwell and Caldwell,1989)。小抹香鲸在夏季交配,妊娠期9~11个月,在春季产仔。
对搁浅的小抹香鲸作胃含物分析研究其食性,提示小抹香鲸主要摄食头足类,其次为大洋性的甲壳类和鱼类。台湾沿岸小抹香鲸的食物中,发现有属于9个科的18种乌贼类,主要为富山武装乌贼 Enoploteuthis chunii、紫背飞柔鱼 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和孔雀乌贼 Taonius pavo(Wang et al.,2002)。肠的后段扩张形成长形的气球状构造,其中充满红褐色的液体。当小抹香鲸受惊或搁浅时,通过肛门排出巧克力色的液体。排出的液体在水中形成一团可误导视觉和嗅觉的云雾,有的研究者认为这是一种逃避机制,与乌贼类排出墨汁的机制相类似。曾在其前胃中发现线虫类,在体脂中发现绦虫类的寄生虫,并在1头雄性小抹香鲸的尸体上发现鲸虱(Caldwell and Caldwell,1989)。
染色体组2n=42,38条常染色体为中着丝粒染色体和亚中着丝粒染色体,2条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中x为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国外分布
国内分布
东海:台湾(基隆、台北、桃园、苗栗、澎湖、东港、高雄)、台湾东岸海区(大溪、宜兰、花莲),南海:广东(湛江)、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