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描述
标本采集地 1♂,南海(20°30′N,108°30′E),水深47m,底质中砂,1959.01.24;5♂、4♀,南海(16°30′N,109°00′E),水深54m,底质泥砂,1959.11.20;1♂、4♀,南海(18°15′—18°00′N,109°00′—108°45′E),水深22—38m,底质粗砂泥,1960.03.12;2♂、5♀,南海(18°15′N,109°00′—108°45′E),水深23—45m,底质粗砂、泥或碎壳,1960.05.14—16。
形态描述 头胸甲近圆形,前窄后宽,长度大于宽度,背面隆起,表面较光滑,但在镜下可见微细颗粒(头胸甲后部及侧缘附近较密)。分区不明显,唯肝区甚突,具一小突起,心、肠区两侧有细沟,界线可辨。额甚突,分为4齿,中齿低平,侧齿隆起。眼窝背缘具2条缝,外眼窝齿呈钝圆形,侧缘具尖颗粒,前侧缘近基部有一缺刻,后缘有3枚半圆形突起,大小近等,突起的背、腹面均密具细珠状颗粒。
第3颚足外肢基半部宽于末半部,末半部具粗颗粒。内肢长节呈三角形,末半部腹面具一深纵沟,外缘具刚毛;基半部腹面具尖颗粒,座节末部及近外侧有细颗粒,其余较光滑。
雌性螯足长节呈圆柱形,长为宽的6倍,表面密具圆形颗粒,基半部的颗粒比末半部的明显,掌节长度小于宽度的两倍,指节纤细,长于掌节,内缘具细锯齿。
步足细小,以第1对为最长,末对最短,前3对掌节瘦长,光滑无毛,末对的掌节较扁而宽,后缘有短毛,指节长于掌节,边缘有短刚毛。
雄性腹部为长三角形,分为4节(第3至第6节愈合):第1节很短而宽,中部向后突,第2节很小,愈合节大,近末端具一齿,尾节窄三角形。
雄性第1腹肢短而粗,末端有几枚小突起及长刚毛。
标本测量(mm) 头胸甲长 头胸甲宽
♂ 21.6 19.0
♂ 21.0 18.8
♀ 22.0 19.2
♀(抱卵) 19.0 15.0
形态描述 头胸甲近圆形,前窄后宽,长度大于宽度,背面隆起,表面较光滑,但在镜下可见微细颗粒(头胸甲后部及侧缘附近较密)。分区不明显,唯肝区甚突,具一小突起,心、肠区两侧有细沟,界线可辨。额甚突,分为4齿,中齿低平,侧齿隆起。眼窝背缘具2条缝,外眼窝齿呈钝圆形,侧缘具尖颗粒,前侧缘近基部有一缺刻,后缘有3枚半圆形突起,大小近等,突起的背、腹面均密具细珠状颗粒。
第3颚足外肢基半部宽于末半部,末半部具粗颗粒。内肢长节呈三角形,末半部腹面具一深纵沟,外缘具刚毛;基半部腹面具尖颗粒,座节末部及近外侧有细颗粒,其余较光滑。
雌性螯足长节呈圆柱形,长为宽的6倍,表面密具圆形颗粒,基半部的颗粒比末半部的明显,掌节长度小于宽度的两倍,指节纤细,长于掌节,内缘具细锯齿。
步足细小,以第1对为最长,末对最短,前3对掌节瘦长,光滑无毛,末对的掌节较扁而宽,后缘有短毛,指节长于掌节,边缘有短刚毛。
雄性腹部为长三角形,分为4节(第3至第6节愈合):第1节很短而宽,中部向后突,第2节很小,愈合节大,近末端具一齿,尾节窄三角形。
雄性第1腹肢短而粗,末端有几枚小突起及长刚毛。
标本测量(mm) 头胸甲长 头胸甲宽
♂ 21.6 19.0
♂ 21.0 18.8
♀ 22.0 19.2
♀(抱卵) 19.0 15.0
生境信息
国外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