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带 [鸟]

Terpsiphone paradisi   Linnaeus
   

  386  浏览



形态描述

雄鸟(栗型): 整个头部、羽冠、后颈与前胸均呈金属的蓝黑色;眼圈辉钴蓝色;背面为带紫的深栗红色;翅上内侧覆羽与背同色;外侧覆羽和飞羽黑色而具栗红色的边缘, 小翼羽和最外侧的初级覆羽黑色;最内侧飞羽栗红色,具黑色的羽干纹;尾羽栗色中央尾羽特别延长, 羽干黑色。后胸及胁部灰色,往后渐渐变淡;腹部及尾下覆羽白色。
雄鸟(白型): 头和颈部均与栗型相同。背面白色, 各羽纵贯以狭细的黑色羽干纹;翼上覆羽白而缀以较粗的黑色羽干纹;小翼羽外翈白而内翈黑色,飞羽除第一和第二 2 枚纯黑色外, 其余仅外缘以白色, 羽干, 内翈及羽端均黑色;内侧飞羽逐渐转变为白色, 而具粗形黑色羽干纹, 内翈并缘以黑边;尾羽白色, 并具黑色的羽缘和羽干纹, 中央2枚尾羽最长。后胸以后纯白色。
雌鸟: 头和颈部与雄鸟相同, 但闪辉较差;后颈呈暗紫灰色, 呈暗晦的色泽;羽冠较雄性为短;眼圈淡蓝色;背面以及翅、尾等的表面均栗色;中央尾羽并不特长;外侧覆羽和飞羽黑褐色, 而具栗色边缘;内侧飞羽栗色, 并具粗的黑色羽干纹,尾下覆羽微沾浅棕色。
虹膜暗褐;嘴峰钴蓝色;脚铅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 蹠
♂♂(10) 27.7 约300 17.4 92 208.6 15.1
(18-49) (189-470) (15.6-19)(87.2-95.6)(95-363) (14.5-16.4)
♀♀(10) 18.7 约185 16.9 85.4 88.8 14.5
(18-20) (180-191) (15.3-19) (81-90) (80-96) (11.6-15.1)

鉴别特征

头蓝黑色,并具枕冠。上体栗色, 下体主为白色。雄鸟常具长尾。雄鸟(白型)除头部为蓝黑色外, 纯为白色而具黑色羽干纹。

大小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 蹠
♂♂(10) 27.7 约300 17.4 92 208.6 15.1
(18-49) (189-470) (15.6-19)(87.2-95.6)(95-363) (14.5-16.4)
♀♀(10) 18.7 约185 16.9 85.4 88.8 14.5
(18-20) (180-191) (15.3-19) (81-90) (80-96) (11.6-15.1)

生物学

生态 常见于山区或丘陵地带,匿栖于树丛或竹林间。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 中午炎热时停在树上。很少落地, 在地上跳得很拙劣, 并常高举其尾。平时飞行缓慢, 且往往仅短距离即止;至捕食飞虫时, 则飞行迅速,飞时张翅展尾,长尾摇曳,绚丽多姿,极为夺目;鸣叫时,冠羽耸立,鸣声粗噪急促, 似 “ji-ji-hui- hui; ji-kac, gui-hu-hui”, 声音激昂洪亮。
寿带鸟的食物99% 为昆虫, 植物性食物仅占极少的分量。寿振黄(1940)在青岛于6月间剖检了一个鸟胃, 其中含有鞘翅目和双翅目昆虫, 以及其他动物性食物。 据梁启燊等 (1957) 在湖南长沙剖检的2个鸟胃, 内含食物全部是昆虫, 包括蝇类, 蜻蜓及双翅目昆虫。 郑作新等于1953年 5,6,8,9月间在河北昌黎剖检了13个鸟胃, 其内食物中昆虫占99.98%,以鳞翅目昆虫为最多, 包括天蛾等害虫, 次为直翅目的蝗虫和卵, 螽斯, 鞘翅目的金龟甲和双翅目的昆虫等。此外, 还吃了一些小米, 仅占0.02% 。郑作新等(1958)。 郑作新等(1961)在湖南剖检了28个鸟胃, 其食物中有金龟甲,蚂蚁,叶跳蝉, 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的卵, 金花虫, 蝇类, 蝗虫等。李桂垣等(1985)在四川剖检了10个鸟胃,内含食物为金龟甲等甲虫及其他昆虫碎片。 赵正阶(1985)在长白山剖检鸟胃并用束颈法进行观察,其食物全部是昆虫, 包括蝉科, 剑虻科的成虫及粉蝶科的幼虫。吴至康等(1986)在贵州剖检了4个胃, 除1个胃内有花外, 其余各胃内食物均为昆虫。
繁殖约在5-7月间, 筑圆锥形的巢于大树的树枝交叉处, 距地高约 2-3 m。巢以苇茎, 竹叶, 树皮, 碎纸等密织而成, 外敷以苔藓, 地衣等, 内络以蛛网 纤维等, 精巧雅致。巢高约6.5, 外径7.5, 内径6, 窝深3 cm. 一窝产卵3-4枚,卵呈乳白色, 具有少许紫灰地浓淡不等的红褐色斑点, 在卵的饨端, 更为显著。采自福建邵武的15枚卵, 其平均大小为20.1 × 14.1 mm (郑作新,1947)。赵正阶等(1985) 在长白山找到1个巢, 有4枚卵, 其大小分别为15 × 21 (2枚), 19 × 26, 21 × 20 mm, 重量分别为2 g(2枚), 5 g和6 g。

国外分布

国外分布自阿富汗,东至东南亚各国, 南达印度尼西亚。

国内分布

夏季遍布我国东部、西至甘肃西北部、四川中部、北至东北中部。

分类讨论
检索表文本

亚种检索表
1. 栗型鸟具黑喉;栗型雄鸟较常见, 占全部雄鸟的75%------------普通亚种 T. p. incei
栗形鸟具灰喉-------------------------------------------------------------------------------------2
2. 栗型鸟背部暗栗;腹纯白;尾下翼羽沾棕;无白型雄鸟-----滇南亚种 T. p. indochinensis
3. 栗型鸟背部红橄榄褐色;腹部皮黄色; 尾下覆羽淡栗; 白型雄鸟较常见,
占全部雄鸟的80%------------------------------------------------------- 滇西亚种 T. p. saturat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