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吻鮠

Leiocassis longirostris   Gunther Gunther
   

  974  浏览



形态描述

主要性状 体延长,体长为体高的5-6倍。吻锥形,向前显著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须4对。上下颌上均具锋利而细小的齿数排。肩胛骨显著突出,位于胸鳍的前上方,头顶部或多或少裸露,侧线平直。背鳍条Ⅱ,6-7,最后一硬刺的后缘有细锯齿。胸鳍刺很发达,内缘也有锯齿。在臀鳍的上方有一肥厚的脂鳍。臀鳍条14-18,无硬刺。全体裸出无鳞。体色粉红,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鳍为灰黑色。

生物学

生殖 产卵期4-6月中旬,以4月份为产卵盛期,多在底质为砂、卵石底的江河急流中产卵。一般个体至4龄始达性成熟,最小成熟个体为3龄。雄鱼个体较雌鱼为大,有发达的泌尿生殖突。雌鱼怀卵量随个体大小而有不同,自1万至14万粒。四川长江水产资源调查组资料:成熟卵呈橙黄色,卵粘性,卵径1-3毫米,产后吸水膨胀。曾检查统计了18尾4龄雌鱼的怀卵量为16,810-107,560粒。同时发现存在大小不同的两批卵,大卵卵径1.7-2.5毫米,小卵卵径为0.4-1.0毫米,估计是分批产卵的。
年龄和生长 是同科鱼类中生长较快的一种鱼。平均1龄鱼体长190毫米,体重75克;2龄鱼体长307毫米,体重350克;3龄鱼体长476毫米,体重850克;4龄鱼体长600毫米,体重2,500克;5龄鱼体长662毫米,体重3,350克;6龄鱼体长701毫米,体重4,000克。最大个体可达20市斤以上。

生境信息

生活习性 一般生活于水的底层,但在洪水期即浮到水面觅食。成鱼每年4月底开始成熟,长江中的长吻■便上溯到石首以上的河流产卵,8月左右下退,冬季喜栖息在有岩石或有乱石的深水处越冬。
食性 为肉食性鱼类。肠短,约为体长的1.5倍。自鱼苗开始即吞食其它鱼类的鱼苗。幼鱼主要食水生昆虫,亦食少量硅藻、绿藻和小鱼。成鱼除捕食鳑■、■鱼、麦穗鱼等小型鱼类外,还食虾、蟹、甲壳类、螺类、水生昆虫和水蚯蚓等。

国内分布

长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珠江、富春江等水系皆产此鱼。

经济意义

经济意义 为大型的经济鱼类,可长达20市斤,一般多为3-5市斤。在长江的渔获物中所占比重较大,而下游显著多于上游地区。肉味鲜嫩,少细刺,故被列为上等鱼类。其鳔特别肥厚,干制后为名贵的鱼肚,尤以湖北石首所产的质量最佳,产量也大。此鱼是肉食性的鱼类,而在它的食谱中多数为一些小型的非经济鱼类。因此,在大水体中若能使其生长繁殖,是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尤其在野杂鱼和底栖生物比较丰富的水库、塘堰以及溪河养鱼中,只须将其他养殖鱼类的放养规格适当地放大,则长吻■便是一种有价值的可供养殖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