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文昌魚

belcheri tsingtauense   Tchang-si et Koo-Kwang-churig
   

  181  浏览



形态描述

青島丈昌魚系廈門文昌魚Branchiostoma belcheri (Gray)的变种。不論在体形的大小、口鬚、緣膜触手、生殖腺、鳃条数目以及鰭之大小等方面,多极相似,但青島文昌魚的肌节为67及68,而厦門文昌魚的肌节数則多为64及650青島文昌魚的腹鱔条的数目为51-73,平均为61,而厦門文昌魚的腹鰭条数則为76-94,平均为83。此二点是其主要不同之处。
青島文昌魚的体长多为45——48毫米,初次性成熟的最小个体体长为24.5毫米,成熟个体最大的体长为55毫米。出水孔前段长31.25毫米,肛門前段9.75毫米,尾部长4.0毫米。
肌节数目在不同个体內稍有变化,平均肌节数目为67节(65—69),在出水孔前段为39节(37—40),肛門前段为18节(16-18),肛門后段为10节(10-12)。
左右生殖腺的数目为53个(48—57),右侧的平均数目为28个(25—30),左侧平均数目为25个(23—27),右侧的生殖腺数目通常較左侧多1-5个。
口笠触手的数目常因个体不同和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体长26—28毫米的,口笠触手为33—46个,34—37毫米的为40—52个,45—48毫米的为43—59个。
背鰭具有鰭条321个(284—363),腹鰭內具有鰭条61个(51-73)。
尾鰭低,但易与背腹两鱔区別。尾鰭的上叶基部与最后第11、12、13肌节对应,下叶基部与最后第16、17、18肌节对应。
身体的顏色为半透明的肉色。

生境信息

青島文昌魚与廈門文昌魚一样,成体日間常居于海底沙中,而不远游。在青島沙子口青島文昌魚生活的底貭是粗沙,直径在0.5毫米以上的占90.50%,0.5毫米以下的占9.50%,这种沙中含有少量的碎貝壳。青島文昌魚捕获地区,最浅是在低潮綫附近,最深处可达24米,平均12米。沙子口青島文昌魚产地的水深,平均为6.5米。7、8月份平均水温为26.1℃,含氧量为4.86毫升/升海水,盐度为30.7‰。
在青島文昌魚生活的海区內,有許多动物,如尖豆海胆(Fibularia acuta Yoshi- wara)、虾蛄(Squilla oratoria de Haan)、紅綫黎明蟹(Matuta planipes Fabricius)、关公蟹(Dorippe)、丽口螺(Calliostoma),酸酱貝(Terebratella)等,而以尖豆海胆較多。
青島文昌魚的繁殖季节为6月中旬至?月中旬,产卵盛期为6月下旬至?月初旬。产卵时間一般是在下午六七点鉀或八九点钟进行。卵子受精后,受精膜与卵子之間有一巨大的空隙,2、4、8个細胞时期分裂球的大小几乎相等。
在青島海区普邇分布,以汇泉湾与麦島間及綠嘴島与淮子口間的海底文昌魚最多。产量較大的海区,每平方米內含有4,000尾左右。沙子口每平方米約有200尾。在滄口西北部低潮綫附近的沙滩上,也可采到体形特大的文昌魚。
本种在利用方面不如廈門文昌魚,漁民尚未作为捕捞对象,只是研究机构捕来作科学研究試驗材料。

标本信息

模式标本产地 青島太平角。
标本采集地 青島(滄口、黄島、团島、汇泉湾、太平角、沙子口、大公島、竹岔島),烟台,秦皇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