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描述
体型中等猴类。鼻孔向上仰,颜面部为蓝色,无颊囊。颊部及颈侧棕红,肩背具长毛,色泽金黄,尾与体等长或更长。成年雄体长平均为680mm,尾长685mm。
生物学
金丝猴是典型的森林树栖动物,常年栖息于海拔1500-3300m的森林中。其植被类型和垂直分布带属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以及次生性的针阔叶混交林等四个植被类型,随着季节的变化,它们不向水平方向迁移,只在栖息的生境中作垂直移动。群栖生活,每个大的集群是按家族性的小集群为活动单位。每个小家族集群又由一强健的成年雄体为首领猴和3-5只雌猴及3岁以下的幼猴和哺乳的仔猴所组成。金丝猴的食性很杂,但均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所食的主要植物达118种(李贵辉等)。春季它们在卧龙主要采食假稠李、花楸、栎、槭、冬青、野樱桃、构树等植物的芽苞、枝芽、花蕾以及木姜子、杜鹃等花瓣,也偶见有少数雄体下地吃野当归和紫花碎米荠幼苗。夏季主要采食桦、假稠李、紫花卫茅、野樱桃、花楸、板栗、桑、构树、冬青、山楂、山葡萄等。秋季以各种花楸、海棠、山楂、猕猴桃、拐枣等果实和松、板栗、高山栎等种子,有时也下地觅取。冬季主要是在林中啃食多种树皮、藤皮以及残留的花序、果序、树干上的松萝、苔藓等。性成熟期雌性早于雄性,雌约4-5岁,雄猴迟到7岁左右。全年均有交配,但8-10三个月为交配盛期,孕期6个月左右,多于3-4月产仔,个别也有在2月或5月产仔的。成年猴群中,雄雌性比约为1:2。天敌有豺、狼、金猫和豹以及雕 、鹫、鹰等。
生境信息
金丝猴是灵长类疣猴类的一个属,具有疣猴类动物的复杂的适于食叶的复胃。大多数疣猴生活在热带雨林中,川金丝猴的栖息环境是寒冷而潮湿的高山森林。川滇金丝猴是除人类以外分布地区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后者可达海拔4000m以上。
假设金丝猴最初的栖息环境也是热带丛林,那它们是如何适应高寒山区生活的?它们与同科的其他种属动物的异同及其决定因素又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川金丝猴与其他居住在热带雨林中同科的种属相比,分布的海拔较高,这些栖息地的冬天常被冰雪覆盖,万木凋零,失去了许多遮挡。金丝猴为了适应这种寒冷天气,发展出了一些与温带高海拔哺乳动物相似的特点,如身材魁梧,体格健壮,披有厚厚的皮毛。
(一)地理位置
川金丝猴的现代分布主要局限于北亚热带地区。分布于四川、甘肃、陕西和湖北四省:四川主要分布在大雪山、邛峡山、大凉山和岷山(102°15’~105°10'E,28°20,~33°10'N),并延伸到甘肃的摩天岭北坡[104°16’~105°27'E,32°35’~33°05'N(李晓鸿等[33] ,1995 );陕西分布于秦岭[107°24’~108°27'E,33°32’~33°57'N(李保国)」;湖北分布区位于大巴山东段的神农架山区[110°03'05"~110°33'50"E,31°21'20”~31° 36'20" N(朱兆泉等[34],1999)。
分布区北界位于秦岭33057'N,南界位于大凉山28020'N,,分布区西界为大雪山102°15'E,东界位于神农架110°33'50"E。
二)地势海拔
川金丝猴分布区地形复杂,除中山山地外,有高山和低山山地,相对高差很大,在四川相对高差达5130m(卧龙自然保护区东界木姜坪海拔1120m),而西北界上的四姑娘山达6250m,与秦岭相差3000m以上(邓其祥等[35],1981)。神农架保护区内最低海拔420m,最高海拔3105.4m。总的地势是西南高,东北部低。区内山势高大,山坡陡峭险峻。它是华中地区唯一的原始森林的分布区域(朱兆泉和宋朝枢[34] ,1999) 。
(三)气候
1.气温
分布区内年平均气温10一13°C,7月平均温度18~24° ,1月平均温度一4~3°C;在卧龙保护区臭水沟五一棚,海拔2552m,年平均温度6.8°C,1月平均温度-2.73~4.68°C,7月平均温度14.88°C(1979年)(邓其祥等[35],1981)。摩天岭北坡(张涛[36] ,1995)海拔946m,年均温度15℃左右,1月平均气温3.7°C,7月平均气温24.9°C。历史最低气温一7.3°C,最高气温37.7°C;无霜期高山140天,中山262天,低山338天。秦岭南坡年平均温度10—13°C,1月平均温度一4~1°C,7月平均温度20 ~24°C。神农架年平均温度11.6~12.2°C, 1月平均温度一2.6一2.1°C,7月平均温度22.4~23.7°C。
2.年降水量
四川、甘肃的年降水量为800~1500mm,秦岭南坡是800~Il00mm,神农架是861~1093mm。
疣猴类动物大多生活在亚非热带雨林中,也有少数适应性更灵活的种属,它们能适应更干燥寒冷的环境气候,金丝猴就是其中之一。
川金丝猴生活在海拔1400~3300m(见Su et a1. [36] '1998,Table 1)一带的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中。栖息地区域内气候多样。如卧龙地区年平均气温6.3°C(胡锦矗等[17] ,1980; Schaller et a1. [38],1985),四川南坪白河自然保护区区内年平均气温7.3°C。随着山体的上升,气候具有湿润凉爽冷湿干燥寒冷的梯级分异(顾海军等[39], 1998)。秦岭地区年平均气温6.4°C:1月平均温度一5°C;7月17.8°C(陈服官等[12,13] ,1982,1983;潘文石,雍严格[27],1985)。甘肃白水江年平均气温在15°C:1月平均气温3.7°C,7月平均气温24.9°C(张涛[67] 1995)。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气候,不同海拔地域分别表现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等气候特征(朱兆泉,宋朝枢[34] ,1999 )。我们研究川金丝猴的营地一一一大龙潭海拔2200m,此处表现寒温带气候特征(海拔2300m处的长岩屋气象观测点的记录为年平均气温低于4.8°C)。而我们营地自己的温湿度计的记录表明,在我们的研究期间,最低平均温度出现在1月份,一19℃左右。上述川金丝猴栖息地的年降水量都在l000mm上下(Kirkpatrick[40],1998) 。
(四)土壤
土壤具有山地垂直分布带的特点,由下而上依次是山地黄壤、山地棕壤、山地灰棕壤和山地棕色灰化土等,但各地也略有差异(邓其祥等[35],1981)。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土壤比较复杂,参照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和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规定,以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理化性质,保护区的土壤可分为5大类。
1.土壤类型
(1) 山地黄棕壤黄棕壤是我国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林。山地黄棕壤的成土过程具有脱钙、离铁、黏化与弱富铝化的特点,黏粒在剖面中的移动与积累均甚明显。山地黄棕壤也可分为两个亚类:山地黄棕壤与山地黄棕壤 性土。
(2) 山地棕壤山地棕壤可分为两个亚类:山地棕壤和山
地棕壤性土。山地棕壤是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土壤,植被是米心水青冈林、齿栋林、华山松林等;山地棕壤性土只分布于棕壤地段内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较严重的陡坡和山顶部位。土层较薄,粗骨性明显,石砾和石块含量多,底部多为半风化的母质层。
(3)山地暗棕壤暗棕壤是我国温带湿润地区针阔混交林下发育的森林土壤,可分为山地暗棕壤、草甸暗棕壤和暗棕壤性土3个亚类。山地暗棕壤亚类处于暗针叶林向针阔混交林的过渡地段;草甸暗棕壤分布在海拔2500m以上的箭竹冷杉林下;暗棕壤性土主要分布在坡度较陡、风大、温差大、植被生长差的地段。
(4)山地棕色针叶林土是我国寒温带湿润地区原始针叶林下发育的森林土壤。在神农架保护区主要分布于海拔2900m以上的神农顶,大、小神农架,巴山冷杉林、杜鹃林下,具有酸性淋溶作用为主导的成土过程。有机物质的积累大于分解,土壤呈强酸性反应。
(5)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在群山环绕的山间盆地或低平凹地,地表排水不良,还有季节性的渍水。植被以喜溶性的草本植物为主。
2.土壤垂直分布
(1) 山地黄棕壤海拔600~1500m,植被为北亚热带含有常绿阔叶树的落叶阔叶林带。
(2)山地棕壤海拔1500~2200m,植被为暖温带针叶阔叶落叶林带。
(3) 山地暗棕壤海拔2200一2900m,植被为温带暗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4)山地棕色针叶林土海拔2900m以上,植被为寒温带针叶林及灌丛群落。
(5) 山地草甸土海拔1700m以上,植被为草丛或草甸沼泽植被。
(五)地质
岷山、邛崃山脉主要有硅质灰岩、变质页岩、硬砂岩、千纹岩等;秦岭山地为硅质灰岩,灰岩广布,岩溶作用强烈,花岗岩、闪长岩、石英岩、大理岩等有广泛的出露;神农架山地为硅质灰岩、灰岩、页岩、紫红色砂岩、角砾岩(引用邓其祥等[35],1981)。
(六)植被
川金丝猴是典型的林栖动物,其栖息地与森林植被不可分割。常年栖息在1500一3300m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亚高山针叶林带中。不论是四川盆地西部、西北部,或甘肃的文县、武都、舟曲,秦岭南坡的宁陕、佛坪、太白、周至、洋县及湖北的神农架山地,植被类型和垂直分布带有些相似,均属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混交林带、针阔混交林带和亚高山针叶林带。
植被带(引用邓其祥等[35] , 1981)的具体情况如下。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分布在海拔1800m以下,其建群树种为峨眉拷(Castanopsis platyacantha )、华木荷(Schima sinensis )、包石栋( Lithocarpus cleistocarpus ) ,曼青杠(Cyclobalanopsis oxyodon)等。是金丝猴很少进人的植被带。
2.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分布在1800~2400m的范围内,常绿树种同上。落叶树种主要有: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水青树(Tetracentrom sinensis )、多种械树(Acer spp.)等树种。在甘肃文县分布于海拔1500m以下。在神农架分布于500~1800m一带。常绿树种主要有:包槲柯仪ithocarpus cleistcarpus )、圆锥柯(L. paniculata )、刺叶栋等树种和落叶树种小叶青冈、亮叶桦( Betula luminifera )、鹅耳枥( Carpinus sp. )、化香树(Platycaryastrohilacea)等为主组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这是川金丝猴冬春季生活的下限林带。
3.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带
在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属亚高山落叶阔叶林带,垂直分布幅度为海拔2400~3600m,主要树种有红桦、糙皮桦(Betula u-tilis )、白桦(B. platy划la )、山杨(Populus davidiana)等,并常有常绿针叶树掺人其中,如华山松(Pinus armandii )、油松( P. tabulaeformis )、铁杉、云杉、冷杉等种。文县为中山落叶阔叶林带,分布在海拔1400~1700m一带。由栎类(Quercus )、山杨( Populas )、山柳(Clethra)之类的树种组成。秦岭南坡、神农架和文县的相似,也有一些温性常绿针叶树掺人。为冬、春、秋季川金丝猴生活的主要林带之一。
4.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带
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分布在海拔2100一2600m之间,针叶树种有铁杉(Tsuga chinensis )、云杉(Picea asperata )、冷杉(Abiesfabre )、闽江冷杉( Abies faxoniana )、华山松等。落叶阔叶树种有红桦、花楸( Sorbus spp. )、荚迷(Vibuaruam spp.)等。甘肃文县为栋类(Quercus )、桦类(Betula)和华山松、云杉、冷杉组成的针阔混交林带。分布在海拔1700~2500m一带:秦岭南坡为栋类、桦类、杨类等主要落叶阔叶树种;针叶树有松类、冷杉、侧柏(Thujaorientalis)等;分布在1500一2500m一带。神农架为华山松、巴山松(Pinus henryi)、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与杨类(Populus )、桦类(Betula )、樱桃类(Prunus ) ,械类(Acer)等组成针阔混交林带,分布在海拔1300一2600m一带。此带为川金丝猴冬春、秋季生活的主要林带之一。
5.亚热带亚高山针叶林带
在四川和甘肃为岷江冷杉、冷杉组成的针叶林带,分布在海拔2600~3600m一带。秦岭南坡以冷杉、侧柏为主,分布在2400~3400m一带;神农架以巴山冷杉为主,分布在海拔2200~3052m。亚高山针叶林带为川金丝猴夏季生活的主要林带。
6.亚高山灌丛草甸
在亚高山针叶林带以上,已不是川金丝猴的生活环境。
以上植被垂直分布带,常绿阔叶林带川金丝猴不进人或很少进人。它们主要生活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亚高山针叶林带是川金丝猴夏季生活的环境。
假设金丝猴最初的栖息环境也是热带丛林,那它们是如何适应高寒山区生活的?它们与同科的其他种属动物的异同及其决定因素又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川金丝猴与其他居住在热带雨林中同科的种属相比,分布的海拔较高,这些栖息地的冬天常被冰雪覆盖,万木凋零,失去了许多遮挡。金丝猴为了适应这种寒冷天气,发展出了一些与温带高海拔哺乳动物相似的特点,如身材魁梧,体格健壮,披有厚厚的皮毛。
(一)地理位置
川金丝猴的现代分布主要局限于北亚热带地区。分布于四川、甘肃、陕西和湖北四省:四川主要分布在大雪山、邛峡山、大凉山和岷山(102°15’~105°10'E,28°20,~33°10'N),并延伸到甘肃的摩天岭北坡[104°16’~105°27'E,32°35’~33°05'N(李晓鸿等[33] ,1995 );陕西分布于秦岭[107°24’~108°27'E,33°32’~33°57'N(李保国)」;湖北分布区位于大巴山东段的神农架山区[110°03'05"~110°33'50"E,31°21'20”~31° 36'20" N(朱兆泉等[34],1999)。
分布区北界位于秦岭33057'N,南界位于大凉山28020'N,,分布区西界为大雪山102°15'E,东界位于神农架110°33'50"E。
二)地势海拔
川金丝猴分布区地形复杂,除中山山地外,有高山和低山山地,相对高差很大,在四川相对高差达5130m(卧龙自然保护区东界木姜坪海拔1120m),而西北界上的四姑娘山达6250m,与秦岭相差3000m以上(邓其祥等[35],1981)。神农架保护区内最低海拔420m,最高海拔3105.4m。总的地势是西南高,东北部低。区内山势高大,山坡陡峭险峻。它是华中地区唯一的原始森林的分布区域(朱兆泉和宋朝枢[34] ,1999) 。
(三)气候
1.气温
分布区内年平均气温10一13°C,7月平均温度18~24° ,1月平均温度一4~3°C;在卧龙保护区臭水沟五一棚,海拔2552m,年平均温度6.8°C,1月平均温度-2.73~4.68°C,7月平均温度14.88°C(1979年)(邓其祥等[35],1981)。摩天岭北坡(张涛[36] ,1995)海拔946m,年均温度15℃左右,1月平均气温3.7°C,7月平均气温24.9°C。历史最低气温一7.3°C,最高气温37.7°C;无霜期高山140天,中山262天,低山338天。秦岭南坡年平均温度10—13°C,1月平均温度一4~1°C,7月平均温度20 ~24°C。神农架年平均温度11.6~12.2°C, 1月平均温度一2.6一2.1°C,7月平均温度22.4~23.7°C。
2.年降水量
四川、甘肃的年降水量为800~1500mm,秦岭南坡是800~Il00mm,神农架是861~1093mm。
疣猴类动物大多生活在亚非热带雨林中,也有少数适应性更灵活的种属,它们能适应更干燥寒冷的环境气候,金丝猴就是其中之一。
川金丝猴生活在海拔1400~3300m(见Su et a1. [36] '1998,Table 1)一带的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中。栖息地区域内气候多样。如卧龙地区年平均气温6.3°C(胡锦矗等[17] ,1980; Schaller et a1. [38],1985),四川南坪白河自然保护区区内年平均气温7.3°C。随着山体的上升,气候具有湿润凉爽冷湿干燥寒冷的梯级分异(顾海军等[39], 1998)。秦岭地区年平均气温6.4°C:1月平均温度一5°C;7月17.8°C(陈服官等[12,13] ,1982,1983;潘文石,雍严格[27],1985)。甘肃白水江年平均气温在15°C:1月平均气温3.7°C,7月平均气温24.9°C(张涛[67] 1995)。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气候,不同海拔地域分别表现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等气候特征(朱兆泉,宋朝枢[34] ,1999 )。我们研究川金丝猴的营地一一一大龙潭海拔2200m,此处表现寒温带气候特征(海拔2300m处的长岩屋气象观测点的记录为年平均气温低于4.8°C)。而我们营地自己的温湿度计的记录表明,在我们的研究期间,最低平均温度出现在1月份,一19℃左右。上述川金丝猴栖息地的年降水量都在l000mm上下(Kirkpatrick[40],1998) 。
(四)土壤
土壤具有山地垂直分布带的特点,由下而上依次是山地黄壤、山地棕壤、山地灰棕壤和山地棕色灰化土等,但各地也略有差异(邓其祥等[35],1981)。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土壤比较复杂,参照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和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规定,以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理化性质,保护区的土壤可分为5大类。
1.土壤类型
(1) 山地黄棕壤黄棕壤是我国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林。山地黄棕壤的成土过程具有脱钙、离铁、黏化与弱富铝化的特点,黏粒在剖面中的移动与积累均甚明显。山地黄棕壤也可分为两个亚类:山地黄棕壤与山地黄棕壤 性土。
(2) 山地棕壤山地棕壤可分为两个亚类:山地棕壤和山
地棕壤性土。山地棕壤是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土壤,植被是米心水青冈林、齿栋林、华山松林等;山地棕壤性土只分布于棕壤地段内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较严重的陡坡和山顶部位。土层较薄,粗骨性明显,石砾和石块含量多,底部多为半风化的母质层。
(3)山地暗棕壤暗棕壤是我国温带湿润地区针阔混交林下发育的森林土壤,可分为山地暗棕壤、草甸暗棕壤和暗棕壤性土3个亚类。山地暗棕壤亚类处于暗针叶林向针阔混交林的过渡地段;草甸暗棕壤分布在海拔2500m以上的箭竹冷杉林下;暗棕壤性土主要分布在坡度较陡、风大、温差大、植被生长差的地段。
(4)山地棕色针叶林土是我国寒温带湿润地区原始针叶林下发育的森林土壤。在神农架保护区主要分布于海拔2900m以上的神农顶,大、小神农架,巴山冷杉林、杜鹃林下,具有酸性淋溶作用为主导的成土过程。有机物质的积累大于分解,土壤呈强酸性反应。
(5)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在群山环绕的山间盆地或低平凹地,地表排水不良,还有季节性的渍水。植被以喜溶性的草本植物为主。
2.土壤垂直分布
(1) 山地黄棕壤海拔600~1500m,植被为北亚热带含有常绿阔叶树的落叶阔叶林带。
(2)山地棕壤海拔1500~2200m,植被为暖温带针叶阔叶落叶林带。
(3) 山地暗棕壤海拔2200一2900m,植被为温带暗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4)山地棕色针叶林土海拔2900m以上,植被为寒温带针叶林及灌丛群落。
(5) 山地草甸土海拔1700m以上,植被为草丛或草甸沼泽植被。
(五)地质
岷山、邛崃山脉主要有硅质灰岩、变质页岩、硬砂岩、千纹岩等;秦岭山地为硅质灰岩,灰岩广布,岩溶作用强烈,花岗岩、闪长岩、石英岩、大理岩等有广泛的出露;神农架山地为硅质灰岩、灰岩、页岩、紫红色砂岩、角砾岩(引用邓其祥等[35],1981)。
(六)植被
川金丝猴是典型的林栖动物,其栖息地与森林植被不可分割。常年栖息在1500一3300m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亚高山针叶林带中。不论是四川盆地西部、西北部,或甘肃的文县、武都、舟曲,秦岭南坡的宁陕、佛坪、太白、周至、洋县及湖北的神农架山地,植被类型和垂直分布带有些相似,均属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混交林带、针阔混交林带和亚高山针叶林带。
植被带(引用邓其祥等[35] , 1981)的具体情况如下。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分布在海拔1800m以下,其建群树种为峨眉拷(Castanopsis platyacantha )、华木荷(Schima sinensis )、包石栋( Lithocarpus cleistocarpus ) ,曼青杠(Cyclobalanopsis oxyodon)等。是金丝猴很少进人的植被带。
2.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分布在1800~2400m的范围内,常绿树种同上。落叶树种主要有: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水青树(Tetracentrom sinensis )、多种械树(Acer spp.)等树种。在甘肃文县分布于海拔1500m以下。在神农架分布于500~1800m一带。常绿树种主要有:包槲柯仪ithocarpus cleistcarpus )、圆锥柯(L. paniculata )、刺叶栋等树种和落叶树种小叶青冈、亮叶桦( Betula luminifera )、鹅耳枥( Carpinus sp. )、化香树(Platycaryastrohilacea)等为主组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这是川金丝猴冬春季生活的下限林带。
3.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带
在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属亚高山落叶阔叶林带,垂直分布幅度为海拔2400~3600m,主要树种有红桦、糙皮桦(Betula u-tilis )、白桦(B. platy划la )、山杨(Populus davidiana)等,并常有常绿针叶树掺人其中,如华山松(Pinus armandii )、油松( P. tabulaeformis )、铁杉、云杉、冷杉等种。文县为中山落叶阔叶林带,分布在海拔1400~1700m一带。由栎类(Quercus )、山杨( Populas )、山柳(Clethra)之类的树种组成。秦岭南坡、神农架和文县的相似,也有一些温性常绿针叶树掺人。为冬、春、秋季川金丝猴生活的主要林带之一。
4.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带
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分布在海拔2100一2600m之间,针叶树种有铁杉(Tsuga chinensis )、云杉(Picea asperata )、冷杉(Abiesfabre )、闽江冷杉( Abies faxoniana )、华山松等。落叶阔叶树种有红桦、花楸( Sorbus spp. )、荚迷(Vibuaruam spp.)等。甘肃文县为栋类(Quercus )、桦类(Betula)和华山松、云杉、冷杉组成的针阔混交林带。分布在海拔1700~2500m一带:秦岭南坡为栋类、桦类、杨类等主要落叶阔叶树种;针叶树有松类、冷杉、侧柏(Thujaorientalis)等;分布在1500一2500m一带。神农架为华山松、巴山松(Pinus henryi)、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与杨类(Populus )、桦类(Betula )、樱桃类(Prunus ) ,械类(Acer)等组成针阔混交林带,分布在海拔1300一2600m一带。此带为川金丝猴冬春、秋季生活的主要林带之一。
5.亚热带亚高山针叶林带
在四川和甘肃为岷江冷杉、冷杉组成的针叶林带,分布在海拔2600~3600m一带。秦岭南坡以冷杉、侧柏为主,分布在2400~3400m一带;神农架以巴山冷杉为主,分布在海拔2200~3052m。亚高山针叶林带为川金丝猴夏季生活的主要林带。
6.亚高山灌丛草甸
在亚高山针叶林带以上,已不是川金丝猴的生活环境。
以上植被垂直分布带,常绿阔叶林带川金丝猴不进人或很少进人。它们主要生活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亚高山针叶林带是川金丝猴夏季生活的环境。
国内分布
分布于四川、甘肃、陕西和湖北。四川主要分布于岷山、邛崃山、大雪山和小凉山,包括南坪、松潘、黑水、平武、青川、北川、茂汶、汶川、理县、安县、绵竹、大邑、什邡、都江堰市、彭县、崇庆、天全、芦山、宝兴、泸定、康定和马边等22个县境内的部分林区。甘肃主要分布于文县、舟曲和武都等县部分林区属岷山和邛崃山向北伸延的山地。 陕西分布于秦岭南坡,包括佛坪、洋县、周至、太白、宁陕等县的部分林区。湖北主要分布于神农架山区,包括房县、兴山和巴东等三个县的部分林区,属大巴山东段。
其它信息
种群现状 据湖北神农架调查有4群,最多的猴群为123只,估计约有500只左右(华中,1980)。川东巫山有2-3群,数量不足100只(王应祥等,1990)。陕西秦岭约有53个猴群,每群小的约50只左右,大的约100只左右,最多约300只,估计陕西境内约有5340只(李保国、杨兴中,1994)。四川和毗鳞甘肃南部,金丝猴的分布,在岷山约有1300 km2面积,邛崃山约10000 km2,大雪山和小凉山约有2000 km2有分布,总计约有2500 km2内面积有分布。但它们栖息的生境离不开森林,实际栖居的环境约为其总面积的1/5。四川猴群数量较多,一般为200-300只,每群活动范围是30-60 km2,除去猴群之间的距离,估计约有100群,若每群以200只计,四川加上甘南约有2万只。因此,四个省总计约25000只左右。据Eudey1987年估计,川金丝猴的总数不超过1.5万只。
致危因素 长期以来滥捕滥杀是金丝猴濒危的主要威胁之一。1963-1974年仅四川省境内不完全统计,就超过了300只。同时,森林采伐彻底地破坏了它们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造成分布不连续,分布缩小,最终导致绝迹。再次是毁林开荒,林中放牧,缩小了它们的生境。 饲养情况 1958年有的部门组织人力在陕西秦岭大量捕捉企图出口,后被制止,不少因饲养不当而死亡。动物园为了展出,从捕捉、驯化、饲养繁殖,已总结了一系列经验。北京动物园自1964年就繁殖成功,到1982年已繁殖成功17胎次,但其中流产和早产竟达8胎次,占总胎次的47%。以后总结了经验,把展出区与繁殖场分开,排除干扰,以及雌猴兽舍少放雄猴,避免追逐流产等经验,繁殖成活率有了提高。1991年5月20日第一只人工饲养下的川金丝猴子二代(雄性)在北京动物园出生,这是川金丝猴人工饲养条件首次生下子二代(黄世强等,1993)。1987年重庆动物园的金丝猴到美国雅图展出期间,还产了1幼仔,待展出结束,虽经长途旅行,横垮太平洋,母仔仍安全地返回了重庆。
现有保护措施 金丝猴是我国特产动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已将其列为国家 I 级。在保护区方面,除建立了湖北神农、陕西周至和四川南坪白河三个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外,陕西佛坪、甘肃白水江、四川卧龙等十几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境内也有金丝猴,它们实际上和大熊猫一样得到了重点保护。不少地区一经保护区建立,猴群恢复很快。如湖北神农架未建保护区以前。数年内被滥肆捕杀多达二,三百只,建立以后偷捕盗猎基本制止,如生境保护有成效,其种群当可保持稳定。
保护措施建议 几种金丝猴以四川金丝猴数量最多,是一个比较旺盛的种群。只要认真贯彻有关保护法规,有可能很快地能得到恢复。但需要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坚决制止大规模的乱砍滥伐和皆伐,保护好金丝猴的栖息环境,进一步加强现有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和巡逻,制止盗猎;培训保护区内青年骨干参加巡逻保护;扩建和增建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外结合植树造林,恢复和扩大它们的栖息环境,使分布区域逐渐扩大,日益增加其种群数量;进一步组织人力,进行多学科研究,探讨其最适生态环境与整个生态系统和种群增长的关系。开展饲养繁殖项目,必须严格控制和监督。
致危因素 长期以来滥捕滥杀是金丝猴濒危的主要威胁之一。1963-1974年仅四川省境内不完全统计,就超过了300只。同时,森林采伐彻底地破坏了它们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造成分布不连续,分布缩小,最终导致绝迹。再次是毁林开荒,林中放牧,缩小了它们的生境。 饲养情况 1958年有的部门组织人力在陕西秦岭大量捕捉企图出口,后被制止,不少因饲养不当而死亡。动物园为了展出,从捕捉、驯化、饲养繁殖,已总结了一系列经验。北京动物园自1964年就繁殖成功,到1982年已繁殖成功17胎次,但其中流产和早产竟达8胎次,占总胎次的47%。以后总结了经验,把展出区与繁殖场分开,排除干扰,以及雌猴兽舍少放雄猴,避免追逐流产等经验,繁殖成活率有了提高。1991年5月20日第一只人工饲养下的川金丝猴子二代(雄性)在北京动物园出生,这是川金丝猴人工饲养条件首次生下子二代(黄世强等,1993)。1987年重庆动物园的金丝猴到美国雅图展出期间,还产了1幼仔,待展出结束,虽经长途旅行,横垮太平洋,母仔仍安全地返回了重庆。
现有保护措施 金丝猴是我国特产动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已将其列为国家 I 级。在保护区方面,除建立了湖北神农、陕西周至和四川南坪白河三个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外,陕西佛坪、甘肃白水江、四川卧龙等十几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境内也有金丝猴,它们实际上和大熊猫一样得到了重点保护。不少地区一经保护区建立,猴群恢复很快。如湖北神农架未建保护区以前。数年内被滥肆捕杀多达二,三百只,建立以后偷捕盗猎基本制止,如生境保护有成效,其种群当可保持稳定。
保护措施建议 几种金丝猴以四川金丝猴数量最多,是一个比较旺盛的种群。只要认真贯彻有关保护法规,有可能很快地能得到恢复。但需要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坚决制止大规模的乱砍滥伐和皆伐,保护好金丝猴的栖息环境,进一步加强现有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和巡逻,制止盗猎;培训保护区内青年骨干参加巡逻保护;扩建和增建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外结合植树造林,恢复和扩大它们的栖息环境,使分布区域逐渐扩大,日益增加其种群数量;进一步组织人力,进行多学科研究,探讨其最适生态环境与整个生态系统和种群增长的关系。开展饲养繁殖项目,必须严格控制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