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翅燕鸻

Glareola nordmanni   Fischer
   

  134  浏览



形态描述

形态 两性相似。头部较暗,眼先有阔的黑褐色。自眼圈向下环绕喉部和前颈亦有一条黑色环带。颈后染锈棕色。上体具较暗的灰褐色,上背染棕褐色;下腰至尾上覆羽白色。飞羽、翼上覆羽均为黑褐色。次级飞羽的羽端不为白色。尾羽端部黑褐色,基部白色;最外侧尾羽最长,形成叉尾状。颏、喉淡黄色沾棕色,胸部灰褐色,向后逐渐变淡;腹部白色。腋羽和翼下覆羽黑色。繁殖季节雄性的尾和翅较长。
虹膜褐色。嘴黑色,基部略有红色。腿与脚黑褐色;中趾或具栉缘。
量衡度 (mm,g;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际交换标本)
性别 嘴峰 翅 尾 跗蹠
о(1) 15 201 108 36

鉴别特征

鉴别特征 与领燕鸻和普通燕鸻极相似。上体灰褐色;自眼圈向下环绕喉部和前颈亦有一条黑色环带。胸部淡褐色,腹部白色。但飞羽、腋羽和翼下覆羽暗黑色。停立时,翼尖超出尾端。尾呈燕尾状。

生物学

栖息于开阔的干旱草原、田野、河道、荒漠和绿洲。喜欢集群,有时与领燕鸻在一起。食物主要是昆虫,尤喜欢追逐蜂类和飞蚁。

国外分布

国外分布于欧洲、非洲和亚洲西部(抵中亚)。如哈萨克斯坦(伊犁河下游、斋桑盆地、咸海、里海),俄罗斯(托木斯克、西伯利亚),乌克兰(基辅),罗马尼亚(多瑙河流域)等国。

国内分布

国内偶见于新疆(乌鲁木齐附近、天山、阿尔泰山等)

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 黑翅燕鸻有时作为领燕鸻(Glareola pratincola)的一个亚种,或为一个超种(super-species)。后因为分布地重叠,之间交配现象并不普遍,而确定为独立的种。
Cyдиловская(1936)和Peters(1934)较早报道了黑翅燕鸻在新疆(东天山和阿尔泰山南部)的分布,但一直未能被确认(郑作新,1976)。邓杰等(1995)在乌鲁木齐附近有过1次观鸟记录(7月2日)。据Дементъев(1951)的记载,其分布区在中亚地区向新疆有延伸。另据 Vaurie(1965),黑翅燕鸻分布至与新疆为邻的伊犁河下游和斋桑盆地。
亚种分化 无亚种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