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描述
雌蛛体长10.00~18.00。一雌蛛体长15.39:头胸部长3.15,宽1.71;腹部长12.60,宽2.16。螯肢长1.62。背甲黄褐色至浅褐色,具深色细边,头部色较浅。颈沟和放射沟明显。中窝牛圆形,左右各具一褐色框边,呈“八”字形。前眼列稍后凹,后眼列强烈后凹,前眼列稍宽于后眼列。各眼基部周围的眼斑相对较小。前中侧眼间距大于前中眼间距(0.20:0.13);后中眼间距大于后中侧眼间距(0.23:0.13)。前、后侧眼间距0.30。中眼域长0.39,前边宽0.40,后边宽0.43。前中眼>后中眼=后侧眼>前侧眼(0.13:0.10:0.10:0.08)。额高0.54。螯肢黄褐色,前面近1/3处具一大的突起,外侧面近基部具一小疣突。仅具一很小的前护齿。前齿堤有7齿,第1齿较大,第2齿远离第1齿,后续5齿依次渐小:后齿堤有6齿,第1齿位于螯牙的基部,较大,第2齿与第1齿相隔一段距离,并向外侧歪斜,后续4齿大小、间距相似。下唇褐色,颚叶和胸板黄褐色。步足浅褐色。腿节Ⅰ前面有5根刺,背面基部有15根听毛;腿节Ⅱ、Ⅲ各有10根听毛;腿节Ⅳ有14根听毛。各腿节的听毛均为两列。步足测量:Ⅰ 22.54(8.01+4.36+8.64+1.53), Ⅱ15.84 (5.04+5.22斗4.59+0.99), Ⅲ7.29 (2.61+1.98+1.98+0.72),Ⅳ15.93(5.67+5.13+4.32十0.81)。足式:1,4,2,3。腹部呈短蠕虫状,前半部较粗,背面前缘的中央向后凹入,后端强烈向后上方扩展,超越纺器形成一细而长的尾。整个腹部密被银白色鳞斑。背面的前缘至第2肌斑之间的正中央具一粗细相间的暗色条纹,自第2对肌斑向后发出1对浅褐色条纹,通向腹部末端,从第1对肌斑向后下方发出1对斜纹直达纺器的侧方。腹部两侧银白色。腹部腹面灰黑色。纺器约位于腹部1/3处。生殖盖铲状,宽稍大于长;纳精囊2对,背侧1对较大,腹侧1对较小,从背侧1对的下方转向内侧出现。
雄蛛体长8.00~12.00。一雄蛛体长11.88:头胸部长2.52,宽1.35;腹部长9.18,宽0.99。螯肢长1.62。眼的排列及背甲、螯肢、下唇、颚叶、胸板和步足的颜色均近似于雌蛛。螯肢的前面在距顶端一段距离处有——顶端分叉的婚距,靠近背侧缘。前、后护齿均较小。前齿堤有8齿,第1、2齿较小,向内斜向排列,与后齿堤的第2齿之间有一斜脊相连,第3齿特别大,位置偏离齿列,而靠向背侧,隔一段距离为后续第4-8齿,各齿的间距近乎相等,向螯肢基部依次渐小;后齿堤有6齿,第1齿最大,隔一段距离为其余5齿,最后一齿与前齿堤的第4齿相对应。腹部较雌蛛的细,尾端较雌蛛的尖。触肢和步足测量:触肢 3.19(1.36+0.44+0.54十0.85);步足Ⅰ 26.81(7.74十9.09+8.46+1.52), Ⅱ15,12 (4.77+5.04+4.32+0.99), Ⅲ6.57 (2.34十1.80+1.80+0.63),Ⅳ15.57(5.58+4.95+4.32十0.72)。足式同雌蛛。角虫肢器的引导器顶部变细,内侧有1个三角形导片。
鉴别特征:腹部的形状近似于尖尾肖蛸 T.caudicula,但尾长通常为腹部长的1/2左右;雌蛛螯肢的外侧面近末端和前面中部各有一突起;雄蛛的引导器近顶部内侧有1个三角形导片,而不同于后者。
雄蛛体长8.00~12.00。一雄蛛体长11.88:头胸部长2.52,宽1.35;腹部长9.18,宽0.99。螯肢长1.62。眼的排列及背甲、螯肢、下唇、颚叶、胸板和步足的颜色均近似于雌蛛。螯肢的前面在距顶端一段距离处有——顶端分叉的婚距,靠近背侧缘。前、后护齿均较小。前齿堤有8齿,第1、2齿较小,向内斜向排列,与后齿堤的第2齿之间有一斜脊相连,第3齿特别大,位置偏离齿列,而靠向背侧,隔一段距离为后续第4-8齿,各齿的间距近乎相等,向螯肢基部依次渐小;后齿堤有6齿,第1齿最大,隔一段距离为其余5齿,最后一齿与前齿堤的第4齿相对应。腹部较雌蛛的细,尾端较雌蛛的尖。触肢和步足测量:触肢 3.19(1.36+0.44+0.54十0.85);步足Ⅰ 26.81(7.74十9.09+8.46+1.52), Ⅱ15,12 (4.77+5.04+4.32+0.99), Ⅲ6.57 (2.34十1.80+1.80+0.63),Ⅳ15.57(5.58+4.95+4.32十0.72)。足式同雌蛛。角虫肢器的引导器顶部变细,内侧有1个三角形导片。
鉴别特征:腹部的形状近似于尖尾肖蛸 T.caudicula,但尾长通常为腹部长的1/2左右;雌蛛螯肢的外侧面近末端和前面中部各有一突起;雄蛛的引导器近顶部内侧有1个三角形导片,而不同于后者。
大小
雌蛛体长10.00~18.00。一雌蛛体长15.39:头胸部长3.15,宽1.71;腹部长12.60,宽2.16。螯肢长1.62。 雄蛛体长8.00~12.00。一雄蛛体长11.88:头胸部长2.52,宽1.35;腹部长9.18,宽0.99。螯肢长1.62。
生物学
生物学:栖息于稻田和水边植物上,为稻田中的常见种。棉田、玉米田中也有分布,但个体较少。
生境信息
生物学:栖息于稻田和水边植物上,为稻田中的常见种。棉田、玉米田中也有分布,但个体较少。
国外分布
国内分布
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台湾、香港
标本信息
观察标本:3♀♀1 ♂,广西宁明县,1980年6月23日,张永强采;1♂,广西富川县,1980年8月13日,张永强采;2♀♀,西藏墨脱县,1984年7月4日,何谭采;14♀♀1♂,贵州册亨县,1984年7月27日,韦任祥采;10♀♀4♂♂,云南景洪县,1987年10月18日,王家福采;2♀♀,海南尖峰岭,1989年12月13日;15♀♀6♂♂,云南勐腊县,2000年7月31日,朱明生、张俊霞、张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