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鲽

Kareius bicoloratus   Basilewsky
   

  152  浏览



形态描述

背鳍64—72;臀鳍49—54;胸鳍12;腹鳍6;尾鳍18。侧线小孔74—80;鳃耙3—5+5—6。椎骨11+27—28(图Ⅰ-17-9)。体长为体高2.2—2.4倍,为头长3.4—3.7倍。头长为吻长4.5—6.4倍,为眼径4.7—6.5倍,为眼间隔12.4—16.8倍,为上颌长3.4—4.6倍,为最长背鳍条2.1—2.4倍,为右胸鳍长1.9—2.7倍,为右腹鳍长2.8—3.5倍,为尾鳍长1.4—1.6倍,为尾柄长2.6—3.5倍。
体长椭圆形,背、腹缘凸度相似,很侧扁。尾柄长与高相似。头高大于头长,背缘在上眼前缘上方有一凹刻。吻钝,等于或微长于眼径。两眼位头右侧,下眼位较前。眼间隔窄,中央微凸;大鱼有祖骨质突起,前端延向两眼前缘。前鼻孔有管状皮突起,后鼻孔较大;右鼻孔位眼间隔前端吻右侧;左鼻孔约位上眼前缘中央头左侧。口前位,稍斜小。两颌左侧略长,右上颌约达下眼瞳孔前缘下方。口闭时下颌微突出。有一下颏突起。两颌有扁牙一行,牙端截形,牙式为(右) [(10—11+15—20)/(11—16+18—25)](左)。舌短、窄圆、游离。前鳃盖骨后缘外露而不游离。鳃孔上端略过胸鳍基。鳃弓上肢鳃耙钝突起状;下肢鳃耙为张扁形,较鳃丝短。鳃峡后端距眼较距前鳃盖骨后缘近。
小鱼皮内埋有退化的小鳞。成年鱼无鳞,在体右侧沿侧线及侧线与背、腹缘间各有一纵行粗骨板,下方2行骨板较小;自眼间隔到侧线前端,前鳃盖骨与鳃盖骨,胸鳍基及稍后方,以及尾柄前段背腹缘也常有小骨板;左侧除侧线前方头部有一纵行粗骨嵴外,常无粗骨板,仅少数在侧线与背缘间有一纵行分散的小骨板。左右侧线无显明的弧状弯曲部;颞上枝短,约达第6背鳍条基附近;有眼下枝。
背鳍始于上眼瞳孔前缘头左侧和左鼻孔后方,鳍条不分枝,约第35—38鳍条最长,后端鳍条很细小。臀鳍始于胸鳍基后方,形似背鳍。第一间脉棘略突出。右胸鳍小刀状,第4鳍条最长,中央6—8鳍条分枝;左胸鳍圆形,中央无或有1—3鳍条分枝,长约等左胸鳍4/7—3/4。腹鳍基短,近似对称,始于胸鳍始点前下方,鳍条不分枝,第3鳍条最长,约这臀鳍始点前后。尾鳍圆截形,中央11—13鳍条分枝。
头体右侧黄褐色,粗骨板微红,虹彩肌灰黄色,内缘黄红色;鳍橙黄色,尾鳍较暗;小鱼常有不规则暗斑;体长323毫米时沿背缘有6个,腹缘有5个小于瞳孔的白斑;体长330毫米时白斑增多,头部与奇鳍亦有白斑,背腹缘最大白斑稍大于瞳孔;体长400毫米时白斑更多、更大。头体左侧乳白色;鳍亦白色,奇鳍边部灰褐色而边缘大部为黄白色。
胃粗弯弧状。幽门盲囊前后各一个,粗短。肠粗,长约等体长1/2(体长257毫米;大连;1956,V,18),有2环弯;左肝很大,右肝很小;卵巢约达第5脉棘下端;第二髓棘细弱,第2—3髓棘板状;后匙骨为一细刺状;尾端骨有尾上骨、尾髓骨、尾髓骨2+尾下骨6、尾下骨4+5、尾下骨2+3及尾下骨1共6块。

大小

背鳍64—72;臀鳍49—54;胸鳍12;腹鳍6;尾鳍18。侧线小孔74—80;鳃耙3—5+5—6。椎骨11+27—28(图Ⅰ-17-9)。体长为体高2.2—2.4倍,为头长3.4—3.7倍。头长为吻长4.5—6.4倍,为眼径4.7—6.5倍,为眼间隔12.4—16.8倍,为上颌长3.4—4.6倍,为最长背鳍条2.1—2.4倍,为右胸鳍长1.9—2.7倍,为右腹鳍长2.8—3.5倍,为尾鳍长1.4—1.6倍,为尾柄长2.6—3.5倍。

生物学

为冷温带底层海鱼。胃含物有蟹类、虾类及蚌类。据文献在北海道高岛附近11—4月产卵,卵径0.99—1.23毫米,无油球,水温2.2°—5.6℃时孵化需17日,8°—9℃孵化需117小时,刚孵出仔鱼全长2.58—2.94毫米,肛门邻卵黄后缘,肌节15—16+28个(Mito,1963)。解剖大连体长257毫米标本及龙口体长189毫米标本(1957,V,25),卵巢均为Ⅲ期,估计在黄海可能冬季产卵。喜生活于细沙质海底区。体长约117毫米时右侧侧线与背缘间一纵行小骨板开始出现,体长约124.3毫米时另2行骨板开始出现。1962年2月22日在舟山采得数尾体长32—34毫米标本;1951年7月4—13日在青岛海边得12尾体长39.7—66毫米标本,同年9月11日又得6尾体长47.2—85毫米的标本。为黄渤海习见食用鱼类之一。

生境信息

为冷温带底层海鱼。胃含物有蟹类、虾类及蚌类。据文献在北海道高岛附近11—4月产卵,卵径0.99—1.23毫米,无油球,水温2.2°—5.6℃时孵化需17日,8°—9℃孵化需117小时,刚孵出仔鱼全长2.58—2.94毫米,肛门邻卵黄后缘,肌节15—16+28个(Mito,1963)。解剖大连体长257毫米标本及龙口体长189毫米标本(1957,V,25),卵巢均为Ⅲ期,估计在黄海可能冬季产卵。喜生活于细沙质海底区。体长约117毫米时右侧侧线与背缘间一纵行小骨板开始出现,体长约124.3毫米时另2行骨板开始出现。1962年2月22日在舟山采得数尾体长32—34毫米标本;1951年7月4—13日在青岛海边得12尾体长39.7—66毫米标本,同年9月11日又得6尾体长47.2—85毫米的标本。为黄渤海习见食用鱼类之一。

国外分布

东北达朝鲜半岛、日本到俄罗斯库页岛及千岛群岛以南。

国内分布
标本信息

检查标本32尾,测量12尾;体长114—283毫米;采自辽宁庄河、大连,山东龙口、烟台、青岛及浙江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