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描述
形态 (依据指名亚种的标本,采自河北省)
成鸟:头以及颈的上部为暗灰色;颈的下部,包括背和胸等的极上部转为闪亮的绿色和紫色;上背及两翅的大部为鸽灰色,翼上具两道不完整的黑色横斑;初级飞羽的外翈和末端,及次级飞羽的末端等,均为褐色;下背白色;腰和尾.上覆羽等与头同色,但更暗些;尾羽基部亦然,末端褐黑,中段贯以宽阔的白色横带,但中央尾羽的横带稍带灰色;下体自上胸以次渐转为鸽灰色,至腹变为灰白;腋羽纯白。
雌雄相似,但雌鸟的尾上覆羽更暗些,胸部的紫色闪光较少。
虹膜橙黄色;嘴黑;跗蹠及趾暗红,爪黑褐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0) 252 约313 15.8 220 128 25.4
(180-305) (290-350) (13.5-18) (211-230) (110-146) (24.5--26)
♀♀(5) 201-262 约292-315 15-18 210--230 116-141 25-28
成鸟:头以及颈的上部为暗灰色;颈的下部,包括背和胸等的极上部转为闪亮的绿色和紫色;上背及两翅的大部为鸽灰色,翼上具两道不完整的黑色横斑;初级飞羽的外翈和末端,及次级飞羽的末端等,均为褐色;下背白色;腰和尾.上覆羽等与头同色,但更暗些;尾羽基部亦然,末端褐黑,中段贯以宽阔的白色横带,但中央尾羽的横带稍带灰色;下体自上胸以次渐转为鸽灰色,至腹变为灰白;腋羽纯白。
雌雄相似,但雌鸟的尾上覆羽更暗些,胸部的紫色闪光较少。
虹膜橙黄色;嘴黑;跗蹠及趾暗红,爪黑褐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0) 252 约313 15.8 220 128 25.4
(180-305) (290-350) (13.5-18) (211-230) (110-146) (24.5--26)
♀♀(5) 201-262 约292-315 15-18 210--230 116-141 25-28
鉴别特征
鉴别特征 体形大小和羽色均和家鸽相似,但有二道宽阔的白色横带,一在腰部,另一在近尾端处。
大小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0) 252 约313 15.8 220 128 25.4
(180-305) (290-350) (13.5-18) (211-230) (110-146) (24.5--26)
♀♀(5) 201-262 约292-315 15-18 210--230 116-141 25-28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0) 252 约313 15.8 220 128 25.4
(180-305) (290-350) (13.5-18) (211-230) (110-146) (24.5--26)
♀♀(5) 201-262 约292-315 15-18 210--230 116-141 25-28
生境信息
生态 栖息于山区多岩石和峭壁的地方,海拔2 500—5 400米都有分布。常结成小群在山谷和平原的田野上觅食,有时群集更大,多至百余只。性温顺,不很畏人。叫声“ku-ku”,与家鸽相同。鸣叫时,频频鞠躬点头,饶有风趣。食物为植物性,有各种种子、小型果实、球茎、球根、小坚果等。李桂垣(1985)于7—8月在四川康定至若尔盖一带剖验9个鸟胃,计检得麦粒(6次)、猕猴桃(2次)、杂草和青棵种子(各1次)。在西藏革吉县,我们
曾经剖验此鸽胃和唛囊中的食物,得有谷粒、青棵、大米、玉米、豌豆、草籽等,其中一胃检有玉米40粒。但革吉县不产玉米,这些玉米估计是从外地运来作饲料,而岩鸽是从马厩中或仓库里盗食的(郑作新等,1983)。
繁殖于4—7月。巢营于岩缝中或峭壁上的岩洞中,都是人难于接近的地方,有时也在古塔顶部或其他较高的建筑物上造巢。在西藏,大多在房屋的墙洞里或在橼下作巢。巢由小枝条构成平台状。通常产2卵,有些鸟可能年产2窝。卵的大小约为38×28毫米。岩鸽和时间驯养的家鸽之间,常见有杂交的现象。
曾经剖验此鸽胃和唛囊中的食物,得有谷粒、青棵、大米、玉米、豌豆、草籽等,其中一胃检有玉米40粒。但革吉县不产玉米,这些玉米估计是从外地运来作饲料,而岩鸽是从马厩中或仓库里盗食的(郑作新等,1983)。
繁殖于4—7月。巢营于岩缝中或峭壁上的岩洞中,都是人难于接近的地方,有时也在古塔顶部或其他较高的建筑物上造巢。在西藏,大多在房屋的墙洞里或在橼下作巢。巢由小枝条构成平台状。通常产2卵,有些鸟可能年产2窝。卵的大小约为38×28毫米。岩鸽和时间驯养的家鸽之间,常见有杂交的现象。
海拔范围
国外分布
蒙古、西伯利亚南部、朝鲜、亚洲中部、阿富汗、尼泊尔、印度、锡金等地。
国内分布
我国秦岭以北地区(东自哈尔滨,西抵新疆西部喀什)以及青海,四川,西藏和云南西北部。
经济意义
经济意义 肉味美可口,为狩猎禽。它吃不少的谷物,在数量多的地方,给农作物带来一定的害处。
分类讨论
引证信息
Columba oenas&rupestris Pallas, 1811, Zoogr. Rosso-As., 1.560(模式产地:西伯利亚东部达乌尔地
区).
Columba tazanotuskii Stejneger, 1893, Proc. U. S. Nat. Nus., 16: 624, note(模式产地:朝鲜南部).
Columba rupestris, Baker, 1928, 222一223; Peters, 1961, 57-58;郑作新等,1963, 282-283;钱燕文
等,1965, 80一81; Vaurie, 1965, 546-547; Ali and Ripley, 1969, 123-124; Goodwin, 1970, 60一
61;郑作新,1976, 264-265;郑作新等,1983, 117-118; de Schauensee, 1984,248;李桂垣等,1985、
112-113.
区).
Columba tazanotuskii Stejneger, 1893, Proc. U. S. Nat. Nus., 16: 624, note(模式产地:朝鲜南部).
Columba rupestris, Baker, 1928, 222一223; Peters, 1961, 57-58;郑作新等,1963, 282-283;钱燕文
等,1965, 80一81; Vaurie, 1965, 546-547; Ali and Ripley, 1969, 123-124; Goodwin, 1970, 60一
61;郑作新,1976, 264-265;郑作新等,1983, 117-118; de Schauensee, 1984,248;李桂垣等,1985、
112-113.
检索表文本
亚 种 检 索
体色较暗灰;体形较小,翅长10d'd'220毫米..........指名亚种C. r. rupestris
体色较淡;特别是腹面,呈灰白色;体形较大,翅长25ee232. 4毫米(据Vaurie, 1965).........................新疆亚种C..r..turkestanica
体色较暗灰;体形较小,翅长10d'd'220毫米..........指名亚种C. r. rupestris
体色较淡;特别是腹面,呈灰白色;体形较大,翅长25ee232. 4毫米(据Vaurie, 1965).........................新疆亚种C..r..turkestan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