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缀锦蛤

Tapes dorsatus   Lamarck
   

  314  浏览



形态描述

形态 贝壳中、大型,较短,近四方形。壳顶靠前方,不突出。贝壳前端略呈尖圆形,后端截状。背、腹缘平直,略成直线。腹缘钝,壳后部比壳前部膨胀。小月面长矛状,略凹;楯面长披针形、凹陷,同心生长肋在其周围突出为界。韧带长,棕褐色,略为突出。壳面棕黄色,有不清楚的斑点或花纹。同心生长纹高,呈肋状。在贝壳中部同心生长肋较钝,但很突起;在贝壳前、后部,特别是在近后缘部,生长肋竖起成薄片状,肋问沟深。铰合部窄,左壳中央主齿较粗壮、宽双分叉。壳内面白色,在壳顶区常呈浅的橙黄色或壳中央部略呈红色。前闭壳肌痕卵圆形,比亚圆形的后闭壳肌痕略小。外套痕清楚,外套窦深,略向上升。
测量(mm)
壳长 壳高 壳宽
75 50 33 (海南三亚)
67 47 32 (广东宝安)
65 43.5 30 (海南新村)

大小

测量(mm)
壳长 壳高 壳宽
75 50 33 (海南三亚)
67 47 32 (广东宝安)
65 43.5 30 (海南新村)

生物学

生活习性与地理分布 生活在潮问带下部和浅海的泥沙质海底,营埋栖生活。渔民拖网常可采到。在潮间带下部珊瑚块和碎石泥沙中亦有栖息。

生境信息

生活习性与地理分布 生活在潮问带下部和浅海的泥沙质海底,营埋栖生活。渔民拖网常可采到。在潮间带下部珊瑚块和碎石泥沙中亦有栖息。

国外分布

日本琉球群岛,菲律宾,印度(孟买和 Ratnagiri),印度尼西亚(摩鹿加群岛),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约克角和塔斯曼尼亚),新西兰(斯图尔特岛)都有分布。

国内分布

产于香港、广东(海门、宝安)、海南(崖县、新村)等地

分类讨论

讨论 从本种的异名录中可以看出,以往订的大多是以 turgida 为种名。FischerPiette 等(1971)在其专论的图版V、图6—9和图版VI、图1—4,是 Lamarck 订名 dorsata 的标本,而没有刊出 Lamarck 订名为 turgida 的标本。从前者的实物照片对照我们的标本,是相当一致的,因此这两种合并是合理的。dorsatus 在 Lamarck 的同一本书中页码比 turgida 在先。
dorsata 拉丁名的意思指背部,意指背部隆起,膨胀;turgida 是钝的意思,说明这一种背后部钝,截状。因此,种名虽改,但中名仍用钝缀锦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