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raulis japonicus   Temminck et Schlegel
   

  955  浏览



形态描述

形态
背鳍14—15;臀鳍18;胸鳍17;腹鳍7。纵列鳞43;横列鳞8。
体长为体高的6.05—6.76倍,为头长的3.34—4.33倍。头长为吻长的4.57—5.14倍,为眼径的3.20—3.94倍,为眼间隔的5.43—7.27倍。
体延长,稍侧扁,腹部近圆形,无棱鳞。头稍大,侧扁。吻圆而短,其长短于眼径。眼大,侧上位。眼被盖薄脂眼睑。眼间隔宽,中间隆起。鼻孔小,距眼前缘较距吻端为近。口大,前下位,前颌骨小。上颌长于下颌。上颌骨后伸不到鳃孔。有2辅上颌。上下颌及舌上均有小齿。鳃孔大。鳃耙细长。具假鳃。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
除头部外,体均被中等大、易脱落的圆鳞。无侧线。
背鳍中等大,始于腹鳍稍后的上方,约位于体中央的附近。臀鳍窄长,始于背鳍后下方,其始点距腹鳍始点较距尾鳍基为近。胸鳍侧下位,末端不达腹鳍。腹鳍小,始点位于胸、臀鳍始点中间。尾鳍深叉形,上下两叶长几乎相等。
体背部蓝黑色,侧上方微绿。两侧及下方银白色。体侧具一青黑色宽纵带。

大小

背鳍14—15;臀鳍18;胸鳍17;腹鳍7。纵列鳞43;横列鳞8。
体长为体高的6.05—6.76倍,为头长的3.34—4.33倍。头长为吻长的4.57—5.14倍,为眼径的3.20—3.94倍,为眼间隔的5.43—7.27倍。

生物学

习性 为我国沿海常见的广温性中上层鱼类,集群性强,趋光性强,幼鱼较成鱼更明显。有昼夜垂直移动现象。白天栖息水的较深处,清晨和傍晚常成群到水面觅食。以浮游硅藻、小型甲壳类(如挠足类、燐虾、毛虾等)和小鱼(如七星鱼、犀鳕)为食。1龄鱼性成熟。寿命大约为3龄。生殖鱼群主要是1、2龄鱼,平均体长110mm,平均体重8.8g。雌雄性比例大体各半。1年繁殖1次。在一个繁殖期内一般分2、3次排卵。辽宁黄海沿岸的中心产卵场在大洋河口至海洋岛一带,其次是大连的近海。产卵场最适水温为14—16℃,盐度为28‰—31‰。福建产卵期在2—3月,黄渤海则为5—6月。怀卵量0.8万—2.4万粒。为浮性卵。长椭圆形,无色透明。卵黄龟裂状,无泊球。在18—20℃水温下,授精卵经48小时可孵出仔鱼,破膜时仔鱼全长3.5mm左右。1龄鱼体长97mm、体重5.8g,2龄鱼体长114mm,体重11.2g,3龄鱼体长123mm,体重14.2g。当年生的幼鱼经3、4个月可长到45—65mm。
鳀在黄渤海区洄游路线:3月份自越冬场到北纬34—35°,东经123—124°的黄海南部附近,一支从这里游向海洲湾和青岛—石岛沿岸产卵场;另一支从这里北上,4月中下旬绕过山东高角后再分成两路。一路向西到达烟威产卵场,或经渤海海峡进入渤海各湾;另一路向北游向黄海沿岸,可能也有经老铁山外游入渤海的鱼群。产卵后,7—10月在产卵场及其附近育肥,于10月开始越冬洄游,11月到达山东南岸外海,12月至次年2月在越冬场。
鳀为远东海洋渔业重要捕捞对象。1985年产量为62.8万t,主要捕捞国家有日本、朝鲜、俄罗斯及我国等。我国资源量曾高达300万t (林德芳,1997)。


生境信息

习性 为我国沿海常见的广温性中上层鱼类,集群性强,趋光性强,幼鱼较成鱼更明显。有昼夜垂直移动现象。白天栖息水的较深处,清晨和傍晚常成群到水面觅食。以浮游硅藻、小型甲壳类(如挠足类、燐虾、毛虾等)和小鱼(如七星鱼、犀鳕)为食。1龄鱼性成熟。寿命大约为3龄。生殖鱼群主要是1、2龄鱼,平均体长110mm,平均体重8.8g。雌雄性比例大体各半。1年繁殖1次。在一个繁殖期内一般分2、3次排卵。辽宁黄海沿岸的中心产卵场在大洋河口至海洋岛一带,其次是大连的近海。产卵场最适水温为14—16℃,盐度为28‰—31‰。福建产卵期在2—3月,黄渤海则为5—6月。怀卵量0.8万—2.4万粒。为浮性卵。长椭圆形,无色透明。卵黄龟裂状,无泊球。在18—20℃水温下,授精卵经48小时可孵出仔鱼,破膜时仔鱼全长3.5mm左右。1龄鱼体长97mm、体重5.8g,2龄鱼体长114mm,体重11.2g,3龄鱼体长123mm,体重14.2g。当年生的幼鱼经3、4个月可长到45—65mm。
鳀在黄渤海区洄游路线:3月份自越冬场到北纬34—35°,东经123—124°的黄海南部附近,一支从这里游向海洲湾和青岛—石岛沿岸产卵场;另一支从这里北上,4月中下旬绕过山东高角后再分成两路。一路向西到达烟威产卵场,或经渤海海峡进入渤海各湾;另一路向北游向黄海沿岸,可能也有经老铁山外游入渤海的鱼群。产卵后,7—10月在产卵场及其附近育肥,于10月开始越冬洄游,11月到达山东南岸外海,12月至次年2月在越冬场。

国外分布
国内分布
经济用途

鳀为远东海洋渔业重要捕捞对象。1985年产量为62.8万t,主要捕捞国家有日本、朝鲜、俄罗斯及我国等。我国资源量曾高达300万t (林德芳,1997)。

标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