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仓鼠

Cricetus cricetus   Linnaeus
   

  259  浏览



形态描述

形态:
体形:为我国仓鼠亚科中最大的种类。身体粗壮坚实,四肢较短粗。头较宽短,吻圆,眼小,耳宽而圆。尾较细,尾长不达体长的1/4。
毛色:体背部毛色为棕黄色,毛基为深灰色,约占整个毛长的2/3,毛尖棕色,并杂有黑色的长毛,超出其他体毛长度,在背中央至腰部、臀上方最为明显。额顶与背毛色相同。体侧、四肢外侧及臀部赤褐色,尤以后肢后侧、内侧及后臀部最深。尾基至鼠鼷部有少量白毛。体侧前端具三块白斑,第1块白斑位于口周与颊部,第2块位于颈部,前肢的前方,第3块位于前肢的后方,第2、3块白斑之间的被毛上部毛色接近体背部,下部黑色。口周围毛白色。鼻眼间,颊前部至耳周及第1、2块白斑间均为浓赤
褐色。耳缘具有白色短毛,耳下后方具一白色斑,白斑在不同个体间大小有别。喉和身体的腹面纯黑色或稍沾黑棕色。后肢内腹侧毛黑色,在体侧后肢前方有一小撮白毛,四足的掌,蹠部和指、趾的背面均被短而密的白色毛,后足蹠部腹面黑色,踵部白色,并沿小腿远端内侧向上延伸少许。小腿及大腿腹侧均黑色。掌部裸露,掌垫发达。尾基部毛长而密,上下均为赤褐色,末端毛较密。
头骨:头骨骨骼粗厚而坚实。颅全长可达到50mm以上。头骨短而宽,其宽可达长度的一半以上。脑颅背方及额鼻部较平坦。吻部较宽,尤以前颌骨与上颌骨侧面相接处最宽。鼻骨前端较宽,后端窄缩,近等边三角形,前端宽度相当后端宽的3.5倍以上。
额骨的眶上嵴发达,且向后延伸至顶骨,几乎与人字嵴相接,人字嵴亦发达。顶间骨小,三角形,位于脑颅顶部正中或稍偏向左侧。眶间部狭窄,并自背方至腹方渐向内缩。脑颅近圆形,背腹稍扁。颧弓向后下方倾斜,颧宽在前部较窄,向后渐宽,最宽处位于鳞骨颧突的前部。上颌骨和鳞骨的颧宽均较发达,形成较宽的骨板。门齿孔较长,
在门齿和臼齿中部,占整个齿隙长的2/3。听泡呈前端稍窄的卵圆形,背腹稍扁。下颌骨粗厚。(图1 头骨图)
牙齿:齿式1.0.0.3/1.0.0.3=16。上臼齿具两纵列齿突。 M1具3对齿突,M2具2对齿突,M3亦具2对齿突。 M3最后1对齿突的内侧突起较发达,外侧齿突低而小幼体齿突完整而尖,成体由于齿突被磨损,两侧齿突的尖部消失而连成菱形封闭齿环。M3的最后1对齿突磨损后呈椭圆形凹陷。下颌齿与上颌齿相似,M1大于M2和M3而略显细长,M1前端一对齿突较小,向前突出而高于其他齿突。

量衡度(衡:g;量:mm)
外形:
编号性别成幼采集地体重体长尾长后足长耳长备注
27311额敏310215552827
27312额敏425235513328
290210503127马勇,1987
27519额敏360220473629
27520额敏165170463328

头骨:
编号颅全长颅基长颧宽眶间宽后头宽听泡长听泡宽齿隙腭长上颊齿列长备注
2731148.147.227.95.718.89.17.716.024.17.5
2731250.149.529.25.6209.38.116.325.07.5
2751945.944.323.75.818.19.98.014.522.87.7
2752042.040.822.95.4188.87.513.321.57.6
/46.1/26.45.719.09.1/14.123.17.5马勇1987


鉴别特征

鉴别特征: 体型较大,尾不超过后足长的两倍。头顶及身体背部黄褐色。体侧前半部具有三大块白斑,分别在颊部、前肢的前方和后方。腹面及前肢内外侧纯黑色。

大小


量衡度(衡:g;量:mm)
外形:
编号性别成幼采集地体重体长尾长后足长耳长备注
27311额敏310215552827
27312额敏425235513328
290210503127马勇,1987
27519额敏360220473629
27520额敏165170463328

头骨:
编号颅全长颅基长颧宽眶间宽后头宽听泡长听泡宽齿隙腭长上颊齿列长备注
2731148.147.227.95.718.89.17.716.024.17.5
2731250.149.529.25.6209.38.116.325.07.5
2751945.944.323.75.818.19.98.014.522.87.7
2752042.040.822.95.4188.87.513.321.57.6
/46.1/26.45.719.09.1/14.123.17.5马勇1987

生物学

栖息在森林草原、荒漠草原以及农区的粮田、菜地、果园等处。尤喜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草原和植物丰盛的低洼地,常沿河岸分布。以植物为食,取食各种植物种子、野果和植物的绿色部分。亦食各种农作物如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国外资料报道还取食蜥蜴和青蛙等小型动物。穴居。洞口隐蔽分散,常位于高大植株的下面。穴道复杂,洞口多达10个且粗大,其直径可达1Om左右。洞道相通,相互成网状。洞室中有休息室和贮藏室等划分,贮藏室多个。夏季洞深50cm左右,冬季深可2m。有贮物习性,冬季可贮存10多公斤食物。主要为黄昏时活动。冬季蛰眠,但时有苏醒,为间断性蛰眠。依据资料,该鼠一年至少繁殖两次。繁殖季节为4一8月,孕期18—20天,每胎4—12个,幼仔初生重平均7g。在新疆6月中旬有幼鼠出洞活动,约8周后达到成体大小。雌性需一个半月达到性成熟。

生境信息

栖息在森林草原、荒漠草原以及农区的粮田、菜地、果园等处。尤喜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草原和植物丰盛的低洼地,常沿河岸分布。以植物为食,取食各种植物种子、野果和植物的绿色部分。亦食各种农作物如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国外资料报道还取食蜥蜴和青蛙等小型动物。穴居。洞口隐蔽分散,常位于高大植株的下面。穴道复杂,洞口多达10个且粗大,其直径可达1Om左右。洞道相通,相互成网状。洞室中有休息室和贮藏室等划分,贮藏室多个。夏季洞深50cm左右,冬季深可2m。有贮物习性,冬季可贮存10多公斤食物。主要为黄昏时活动。冬季蛰眠,但时有苏醒,为间断性蛰眠。

繁殖特征

依据资料,该鼠一年至少繁殖两次。繁殖季节为4一8月,孕期18—20天,每胎4—12个,幼仔初生重平均7g。在新疆6月中旬有幼鼠出洞活动,约8周后达到成体大小。雌性需一个半月达到性成熟。

国外分布

欧洲大部,包括比利时、德国、法国北部、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向东至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西部和哈萨克斯坦北部。

国内分布

国内只见于新疆北部的额敏、塔城、托里和裕民达阿尔泰地区。我国为该鼠分布区的最东缘。(参见图2,地理分布图)

经济意义

因盗食各种作物种籽,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危害。原仓鼠还是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天然携带者,如鼠疫、土拉伦茵病和蜱媒立克次体病。其毛皮因皮张大,斑纹漂亮,有一定的工艺价值,列为收购对象。

经济用途

因盗食各种作物种籽,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危害。原仓鼠还是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天然携带者,如鼠疫、土拉伦茵病和蜱媒立克次体病。其毛皮因皮张大,斑纹漂亮,有一定的工艺价值,列为收购对象。

分类讨论

原仓鼠分布很广,几乎包括整个欧洲地区。关于种下的分类一直比较混乱,至今已描述十几个亚种。1932年,前苏联学者 Argyropulo 依据谢米列契地区标本,订名 C. c. fuscidorsis 亚种。这是唯一与我国原仓鼠分布区相连的亚种。 Ellerman等(1951)只承认三个亚种,即指名亚种 C. c. cricetus 分布包括比利时、德国向东至俄罗斯亚洲地区。C. c. canescens 分布比利时、德国的西北部。 C. c.nehringi 分布罗马尼亚的 Slobosia 地区。在原苏联地区,以往曾描述了7个亚种,经 H.A.Βоσринский 等(1965)的比较研究,认为大多数亚种不存在。关于中国新疆地区的原仓鼠分类,由于标本数量较少,难以进行比较。国内学者马勇等(1987)暂依地理分布订名为 fuscidorsis。本志同意马勇的意见也暂订为 fuscidor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