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描述
翅展40-50mm。雄蝶前翅乳白色;前缘黑褐色;顶角黑斑窄而被脉纹分割;m3室的黑斑不发达或消失;cu2室无黑斑。后翅前缘外方有1个三角形的黑斑。前翅反面的顶角淡黄色,cu2室有明显的黑斑,其余同正面。后翅反面淡黄色,基角处有1个橙色斑点,脉纹暗褐色明显,通常比黑纹粉蝶粗。雌蝶翅基部淡黑褐色,黑色斑及后缘末端的条纹扩大,正面的脉纹明显,其余同雄蝶。夏型雌蝶顶角斑缩小,后翅翅面的暗色脉纹加粗。
雄性外生殖器:背兜腹缘的突起不明显;爪形突狭长,末端尖而略弯成小钩;抱器瓣宽短,端部宽圆;阳茎端基环骨化程度弱,V形;囊形突短粗;阳茎长,亚基部有1大突起。
雌性外生殖器:后表皮突细长,前表皮突短小;后阴片指状,前阴片比后阴片宽,两者边缘和端部都密布长鬃毛;囊导管较细,不足囊体长度的1/2;囊体大,略呈卵形;囊突较狭长,表面密布小齿突,但中部缺齿突而形成1条明显纵凹,囊突的柄相对较短,有时柄的基半部骨化很弱。
雄性外生殖器:背兜腹缘的突起不明显;爪形突狭长,末端尖而略弯成小钩;抱器瓣宽短,端部宽圆;阳茎端基环骨化程度弱,V形;囊形突短粗;阳茎长,亚基部有1大突起。
雌性外生殖器:后表皮突细长,前表皮突短小;后阴片指状,前阴片比后阴片宽,两者边缘和端部都密布长鬃毛;囊导管较细,不足囊体长度的1/2;囊体大,略呈卵形;囊突较狭长,表面密布小齿突,但中部缺齿突而形成1条明显纵凹,囊突的柄相对较短,有时柄的基半部骨化很弱。
鉴别特征
本种组的分类比较混乱,除大展粉蝶Pieris extensa Poujade在外形和雌、雄外生殖器上有明显的区别特征外,其余种类在外形上由于季节和个体变异较大,雄性外生殖器无明显差异,雌性外生殖器的囊突形态又有一定的变异范围,很难找到分种的稳定特征,因此分类争议很大,通常分2-3种,但Eitschberger (1983) 根据雄蝶后翅基部的香鳞形态将其分为22种。由于香鳞形态差异不易把握,Eitschberger的分类结果很少有人应用。根据大量解剖,外生殖器特征不易区别。如果根据外生殖器特征,本种组只能分为大展粉蝶和暗脉粉蝶两种。《中国蝶类志(1994)》、《韩国蝶志(1982)》、《日本原色蝶类检索图鉴(1990)》都分为3种,即从暗脉粉蝶中再分出黑纹粉蝶。在《俄罗斯及其邻近国家的蝶类鉴别指南(1997)中则采用Eitschberger (1983)的分类,但在种类区别点中则称“如何区分这些种类请与Eitschberger 本人联系”。这也说明Eitschberger (1983) 的分类很难运用。本文根据外形和地域将中国的暗脉粉蝶种组napi group分为以下6种。
国外分布
国内分布
分类讨论
种检索表
1. 翅展65-80mm,通常70 mm左右;前翅中室下缘的黑纹粗 大展粉蝶P. extensa
翅展40-65mm;前翅中室下缘的黑纹细 2
2. 翅展50-65mm;前翅m3室与cu2室的黑斑通常发达,顶角黑斑较宽,不被白色纹分割 3
翅展40-50mm;前翅m3室的黑斑不发达或消失,cu2室无黑斑,顶角黑斑通常窄而被白色纹分割 暗脉粉蝶P. napi
3. 后翅反面的脉纹不明显 东北粉蝶P. orientis
后翅反面的脉纹十分明显 4
4. 前翅m3室的黑斑小而模糊 斯坦粉蝶P. steinigeri
前翅m3室的黑斑大而明显 5
5. 雄蝶前翅的顶角斑宽而与m3室的黑斑相连;雌蝶前翅外缘的黑斑连成宽带 黑边粉蝶P. melaina
雄蝶前翅的顶角斑窄而不与m3室的黑斑相连;雌蝶前翅外缘的黑斑不连成带 黑纹粉蝶P. melete
1. 翅展65-80mm,通常70 mm左右;前翅中室下缘的黑纹粗 大展粉蝶P. extensa
翅展40-65mm;前翅中室下缘的黑纹细 2
2. 翅展50-65mm;前翅m3室与cu2室的黑斑通常发达,顶角黑斑较宽,不被白色纹分割 3
翅展40-50mm;前翅m3室的黑斑不发达或消失,cu2室无黑斑,顶角黑斑通常窄而被白色纹分割 暗脉粉蝶P. napi
3. 后翅反面的脉纹不明显 东北粉蝶P. orientis
后翅反面的脉纹十分明显 4
4. 前翅m3室的黑斑小而模糊 斯坦粉蝶P. steinigeri
前翅m3室的黑斑大而明显 5
5. 雄蝶前翅的顶角斑宽而与m3室的黑斑相连;雌蝶前翅外缘的黑斑连成宽带 黑边粉蝶P. melaina
雄蝶前翅的顶角斑窄而不与m3室的黑斑相连;雌蝶前翅外缘的黑斑不连成带 黑纹粉蝶P. m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