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巨蚊

Toxorhynchites manicatus   Edwards
   

  131  浏览



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深紫色带金属光泽蚊虫。腹节Ⅵ-Ⅷ两侧无明显长毛簇,节Ⅱ-Ⅵ背板无淡色基带;跗节1无基白环,至多仅有淡色侧斑;中跗节2仅末段1/5-2/5白色。雄蚊各足

1)未见实物标本,主要根据Barraud(1934)描述。


564 中国动物志 昆虫纲 第八卷

跗节都有1或2白环或白色区;腹节Ⅸ背板末端平坦,侧毛长。幼虫中胸背侧片裂分为二,胸毛3, 4-M和5-7M分开,在另一小骨片上;呼吸管和尾鞍等长或较短。
形态描述
雌蚊外表与紫腹巨蚊十分近似,仅有以下不同或略为不同之处。头:头顶平覆宽紫鳞带金色光泽;后头竖鳞金色。触角鞭分节1仅有褐鳞。触须深紫带金色,约为唇基的2.5倍长。喙带紫红色。胸:前胸后背片上部有一紫红金色区。中胸盾片和小盾片两侧都覆盖带金属光泽的绿色鳞片;小盾片中部金色。侧板的白鳞也带金色光泽。足:前股和中股前面有散生白鳞。前胫和后胫无明显淡色纵条,仅中胫前背面中段有一淡色区。前跗节1无基白环,或仅有一基侧斑,白色区包括节2末端、节3-4全长,节5基部至多仅有很窄白环;中跗节1基部的白环窄,节2仅末段1/5-1/3白色,节3-4全长和节5基段1/2白色;后跗节除节1的基白环外,另一白色区包括节3末端、节4全长和节5基端,有的这白色区仅包括节4全长。腹:背板深紫色,有基侧白斑厂节Ⅱ-Ⅵ有淡黄侧短毛;节Ⅶ末段1/3的侧毛略长而暗紫色,形成短毛簇;节Ⅷ侧端有较长的淡黄色鬃。腹板金黄色,有中央紫色纵条;节Ⅳ中部紫色;节Ⅶ有基紫带,两侧也作紫色;节Ⅷ的基带较宽。
雄蚊外表与雌蚊近似。触须比喙略短,紫色而有3淡色斑,即节2腹面的窄斑、节3腹面中部的宽斑和节4腹面的亚基白斑。前跗节的白色区包括节3端部1/2-2/3和节4全长。尾器:腹节Ⅸ背板狭带状,末缘平齐,两侧各具13-14根长刚毛;节Ⅸ腹板圆弧状。抱肢基节狭长,背基内叶具3根粗刚毛和一些较细刚毛。抱肢端节比基节短,全长粗细比较一致;指爪位于端部,细尖。肛侧板发达,末端具尖齿,有3-4肛毛。阳茎有背中横桥。
幼虫与紫腹巨蚊近似,仅呼吸管粗短,指数1.54-1.55,较尾鞍为短或接近等长。腹毛I-X单枝或分2枝,棘毛状;2-X分7-11枝;3-X分3-5枝;4-X 18-20株,为羽状长鬃。

生物学

生态习性 据连日清(Lien, 1965)观察,幼虫孳生于树洞、竹筒以及偶也在缸罐等容器积水。

国内分布
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 本种巨蚊和紫腹巨蚊非常相似。成蚊除了跗节的白环或白色区有所不同外,雄蚊尾器形态也略有不同,即本种巨蚊腹节Ⅸ背板多少呈带状,抱肢基节与端节相比也较长。两者的幼虫较难区分,需要成蚊作复核。
检视标本总数:1♂,1♀,1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