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鼠兔

Ochotona hyperborea   Pallas
   

  733  浏览



形态描述

体较高山鼠兔小,体长一般150~185mm,个别可达210mm;后足长通常为25~27mm,很少达30mm;耳17~22mm;须长不到60mm。颅长通常小于45mm,一般为38~43mm;基长36~40mm;颧宽18.3~22mm;后头宽18.2~20mm;鼻骨长9.6~11.3mm;听泡长10~13.2mm;上颊齿列长7~8.6mm。
夏毛:一般体背面呈淡灰褐色,杂以赤褐色调;体侧面较体背面深暗;体腹面白色带鲜黄褐色调;耳缘白色,须大多黑褐色,端白色;足底覆以灰白色或带黑色的毛。染色体数:2n=40。
颅骨较小,其主要特点是:鼻骨短小,长仅为颅长的25~27%,其前后端几乎等宽。眶间宽大于鼻骨中部的宽。颅骨上部略呈拱形。门齿孔与腭孔完全分隔,前者形成1小卵圆孔;后者大,呈梨形;两者之间是左右前颌骨在腹面的相接触部分。腭孔长约6.5mm,后部甚宽,约为5mm。听泡大,长约为颅长的28.7%。

生物学

营群居生活,筑洞于乱石间,洞口较多,但主洞简陋,仅铺以少量干草,洞周围常积有粪团。白昼活动。冬季不休眠,可在雪下活动。有贮草习性。食植物枝叶、苔藓和浆果等。在大兴安岭繁殖期为4~6月。每胎2~8仔。

国外分布

国外分布于朝鲜北部、日本的北海道、前苏联东部和蒙古。

国内分布

分布在东北和内蒙古大兴安岭一带及东北南部长白山。

分类讨论

本种已记载的有7个亚种。我国有2个亚种:
1.东北亚种(亦称东北鼠兔)0. h. mantchurica Thomas, 1909
冬季脸颊毛灰色,体腹面为沙黄色。分布于我国大兴安岭;前苏联外贝加尔和乌苏里及蒙古也有分布。
2.东北鼠兔朝鲜亚种0. h. cercana Allen et Andrews, 1913
吻鼻上方有黑色条纹;冬季脸颊无明显灰色毛区。分布在东北长白山地和朝鲜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