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

Meretrix meretrix   Linné
   

  162  浏览



形态描述

貝壳背緣略呈三角形,腹緣呈圓形,两壳大小相等,两侧不等,壳长略大于壳高,壳貭坚厚。壳頂突出,位于背面稍靠前方,两壳壳頂紧接,并微向腹面弯曲。小月面狹长呈矛头状;楣面寬大,卵圓形。韌带黑褐色,粗短,凸出壳面。
貝壳表面膨胀,光滑:被有一层黃褐色光滑似漆的壳皮。同心生长輪脉清晰,由:壳頂开始常有环形的褐色带。壳面花紋随个体差异甚大:小形个体貝壳花紋丰富,变化多端;大形个体則較为恆定,通常在背壳近背綠部分有鋸齿或波紋状的褐色花紋。壳皮在貝壳中部及边緣部分常磨損脫落,使壳面呈白色。
貝壳內面白色,前、后壳緣有时略呈紫色。鉸合部寬,右壳具3个主齿及2个前側齿:两个前主齿短而高,呈倒“V”字形排列;后主齿強大:斜长;左壳具3个主齿及1个前側齿:两个前主齿略呈三角形;后主齿长,与貝壳背緣平行,齿面具纵沟,沟內有波形横脊;前侧齿短而高。前閉壳肌痕小,略呈半圓形;后閉壳肌痕大,呈卵圓形。外套痕显明;外套資短,呈牛圓形。
标本测量 壳高(毫米)109 98 80 70 50
壳长(毫米) 122 116 93 81 60
壳宽(毫米) 57 57 48 42 31

生物学

生活在潮間带以及浅海区的釉沙表层。温暖时伸縮其足部作活泼运动;寒冷时则隐入沙中。文蛤因水温改变而有移动的习性,通常分泌胶貭带或囊状物使身体悬浮水中,借潮流之力而作迁移。青島地区产卵期約在5-9月間,生殖腺成熟时呈淡黃色。

国外分布
国内分布
经济意义

文蛤为蛤中上品,肉美,在我国古代即已食用,古书“闽中海錯疏”载:“壳有文理,唐时尝充土貢”。肉的成分据分析:水84.12%,蛋白质13.19%,脂肪0.8%。除了熟贪外,还可干制或作罐头。单位面积自然蘊藏量大。在辽宁的营口及江苏沿海产量最大,可作为养殖对象。
貝壳可傲高标文蛤水泥,还可用以做盛药膏或雪花膏等之容器。

标本信息

模式标本产地 中国。
标本采集地 辽宁:庄河,金州,大連;河北:北戴河,秦皇島;山东:青島,日照,石島,烟台;江苏:連云港,大丰,川东;福建:廈門;广东:南澳,潮阳(海門),汕尾,上川島,确洲島,海南島的新盈、鶯歌海、三亚、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