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猫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Kerr
   

  2881  浏览



形态描述

为猫科动物中体型较小的食肉类,略比家猫大, 体重2-3kg,体长400-600mm, 尾长超过体长的一半,为220-400mm。头形圆。两眼内侧至额后各有一条白色纹,从头顶至肩部有四条黑褐色点斑, 耳背具有淡黄色斑, 体背基色为棕黄色或淡棕黄色,胸腹部及四肢内侧白色, 尾背有褐斑点或半环,尾端黑色或暗棕色。

生物学

豹猫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郊野灌丛和林缘村寨附近。分布的海拔高度可从低海拔海岸带一直分布到海拔3000m高山林区。在半开阔的稀树灌丛生境中数量最多,浓密的原始森林、垦殖的人工林(如橡胶林、茶林等)和空旷的平原农耕地数量较少,干旱荒漠、沙丘几无分布。窝穴多在树洞、土洞、石块下或石缝中。豹猫的巢域大小,根据Rabinowitz(1990)在泰国对3个雄性和1个雌性的无线电跟踪研究为1.5-7.5 km2,核心区为0.7-2.0km2。豹猫主要为地栖,但攀爬能力强,在树上活动灵敏自如。夜行性,晨昏活动较多。独栖或成对活动。善游水,喜在水塘边、溪沟边、稻田边等近水之处活动和觅食,主要以鼠类、松鼠、飞鼠、兔类、蛙类、蜥蜴、蛇类、小型鸟类、昆虫等为食,也吃浆果、榕树果和部分嫩叶、嫩草,有时潜入村寨盗食鸡、鸭等家禽。北方的豹猫繁殖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春夏季繁殖,春节发情交配,妊娠期约两个月,5-6月产仔,每年1胎,每胎2-4仔,以2仔居多;南方的豹猫,繁殖季节性似不明显,1-6月都能发现幼仔出生。

国外分布

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朝鲜北部、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孟加拉、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国内分布

豹猫在国内分布纪录有5个亚种,除新疆和内蒙古的干旱荒漠、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外,几乎所有的省区都有分布(高耀亭等,1987; 王应祥等, 1994),包括:1、北方亚种P. b. euptilura 分布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2、华东亚种P. b. chinensis 分布于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3、指名亚种P. b. bengalensis 分布于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广西西部; 4、川西亚种P. b. scripta 分布于云南北部、四川西部、西藏东南部和甘肃南部;5、海南亚种P. b. hainana 仅分布于海南岛。

其它信息

种群现状 豹猫在我国分布广,资源数量大,是我国传统的外贸出口裘皮之一。60-70年代,我国豹猫毛皮年收购量约20-25万张,估计全国的豹猫资源量不少于100万只;70年代以后,豹猫在多数省区数量下降,有些省区(如北方和华东地区)豹猫几乎成为濒危物种;80年以后,年收购量约为60年代的1/2-1/3。陆厚基等曾统计过我国南方六省区(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江西)1955-1981年的收购数,60年代中期1964、1965年六省区的年收购量分别为22.2和17.2万张; 1978、1979年分别为12.6, 14.1万张(Lu and Sheng, 1986)。在80年代中期,我国的豹猫皮张年收购数仍保持在15-20万张左右。据Yu, 1991,in Litt. )的资料,我国1989-1990年的豹猫皮库存量有80余万张。根据我们最近的调查,1991-1992年我国豹猫皮的收购数约在10万张左右,其资源量约为60年代的一半。在我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和四川)是我国豹猫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收购量约占全国总收购量的50-60%。从1985年以来,没有有关豹猫的种群现状的科学报道(Yu, 1995)。

致危因素 1、致危因素主要是长期以来作为毛皮兽而大量捕杀和贸易;2、经济林木(人工纯林)和作物的大面积垦植, 使豹猫栖息地被破坏和恶化。3、作野味食用,在80年代,华南地区每年的消耗量约数千; 4、部分农区灭鼠后引起第二次中毒而造成豹猫死亡;

饲养情况 国内有过少量养殖,在人工饲养下能够繁殖,性成熟年龄为2岁,动物园中饲养的寿命可达13年(寿振黄等,1962)。

现有保护措施 豹猫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大宗毛皮兽,资源较多,一直未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然而,在国际上被濒危物种公约(CITES)列入附录 II,指名亚种被列入附录 I,包括我国的种群。我国参加该公约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提案,经1985年该公约成员国大会通过,我国的指名亚种种群降为附录 II ,多年的库存豹猫皮重新得以出口。但因管理不力,也带来大量捕杀和收购的负面影响 。后经再次暂停出口多年,豹猫种群的威胁才有所减缓。

保护措施建议 1、建议把豹猫列入我国II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单,把豹猫资源的持续利用与保护共同纳入我国法制轨道; 2、在豹猫资源最集中的地区,建立全国性的豹猫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库,收集和分析全国豹猫数量变动趋势,定期提出各省区每年的收购猎捕限额和出口限额的建议,实行对豹猫的监控和国际间的交流;3、开展定期的豹猫资源数量变动调查,建立全国性的资源信息网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