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鼬

Mustela eversmanni   Lesson
   

  352  浏览



形态描述

体形比黄鼬稍大,但尾较短而细。体长290—460毫米,尾长70—170毫米,体重约
500一1000克。颈较长而粗,四肢短。雄比雌大。身体背面及尾基部2/3段为淡棕色,腰背部及臀部的毛尖均为黑褐色。鼻周、下唇、面颊及下颌白色。鼻的上部,两眼间、眼周和耳基前缘棕褐色,耳尖白色。额部灰棕而杂有白毛。喉、胸、四肢及尾末端1/3段为黑褐色。腹部中央淡棕褐色,腹侧浅棕黄色。

生物学

洞居,常侵占旱獭或其他动物的洞。行动敏捷,能攀登树干。黄昏及夜间活动,白天偶能见到。主要以啮齿动物为食,如鼠类、兔和旱獭等。亦食鸟、鸟卵及鱼、蛙等。捕捉旱獭时钻进旱獭洞内,借肛门部的臭腺放出恶臭以助其咬杀旱獭。发情期在2—3月,雄兽间有争雌现象,每产8一1O仔,少则3—5仔。

生境信息

多在开阔的山地和草原中栖息,有黄鼠及早獭的地方更为常见。

国内分布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四川、新疆。

经济意义

艾鼬的数量较多,在自然界捕杀大量鼠类,对农、林、牧业均有好处。同时其毛皮也很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