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鲶

Claris fuscus   Lacepede
   

  468  浏览



形态描述

主要性状 体延长,后部侧扁。头部平扁、头上及侧面有骨板。口亚下位,横裂。上、下颌有绒毛状牙。须4对,很发达,口角须最长,后延超过鳃孔,鼻须和下颌须稍短。眼极小。在鳃腔内有树枝状辅助呼吸器官。鳃膜不与峡部相连。体裸露无鳞。有侧线。背鳍很长,鳍条59-66,无硬刺,末端不与尾鳍相连;臀鳍长,鳍条44-50,无硬刺,不与尾鳍相连;胸鳍有1硬刺;尾鳍圆。体黑褐色,腹部较浅。

生物学

生殖 产卵季节在清明到谷雨期间,但在不同地区,随着气候的差异也有所不同,如海南岛较早,长江水系迟些。在稻田养殖的一对亲鱼一般可繁殖幼鱼300尾。
生长 为中小型鱼类,生长较快,在人工投饵的情况下,60-100毫米长的种苗,放养约经6个月,可长至150-200毫米,在福建南部稻田中放养5个月每尾重达4-6市两,即成商品鱼。

生境信息

生活习性 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耐寒力较差。性活泼,喜于群生,常栖息于江河、池塘、沟渠等的阴暗处和洞穴中。适应力强,在有泥浆或水少的地方,能生活一段时间;在干燥季节,营穴居生活可数月不死。
食性 为杂食性鱼类,主要捕食小鱼、小虾和水生昆虫等。该鱼喜穴居在阴暗洞里,常在晚上、清早出来觅食。

国内分布

为热带和亚热带淡水鱼类,在我国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体。以广东、广西、台湾、福建、云南等省区较多,长江水系各水体较少。

经济意义

经济意义 胡子鲶为我国南方常见的鱼类,肉质细嫩,味美,营养价值高,据说在医药上还有些功效。此外,该鱼在幼鱼阶段生长快,适应力强等特点。故在台湾省有专门养殖;福建南部在稻田中也进行养殖,亩产可达80-200市斤。因此,胡子鲶可作为南方稻田养殖对象之一,不但增加淡水鱼类品种,解决广大人民食鱼的需要,同时也是出口商品鱼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