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胜

Upupa epops   Linnaeus
   

  1155  浏览



形态描述

形态 (依据采自广东的普通亚种,即 U.c.saturatus。)
头、颈、胸淡棕栗色。羽冠色略深且各羽具黑端,在后面的羽黑端前更具白斑。胸部还沾淡葡萄酒色;上背和翼上小覆羽转为棕褐色;下背和肩羽黑褐色而杂以棕白色的羽端和羽缘;上、下背问有黑色、棕白色、黑褐色三道带斑及一道不完整的白色带斑,并连成的宽带向两侧围绕至翼弯下方;腰白色;尾上覆羽基部白色,端部黑色,部分羽端缘白色;尾羽黑色,各羽中部向两侧至近端部有一白斑相连成一弧形横带。翼外侧黑色、向内转为黑褐色,中、大覆羽具棕白色近端横斑,初级飞羽(除第1枚外)近端处具一列白色横斑,次级飞羽有4列白色横斑,三级飞羽杂以棕白色斜纹和羽缘。腹及两胁由淡葡萄棕转为白色,并杂有褐色纵纹,至尾下覆羽全为白色。
幼鸟 上体色较苍淡、下体较呈褐色。
虹膜褐至红褐色;嘴黑色,基部呈淡铅紫色;脚铅黑色。
量衡度(mm,g)(注:见图1)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4) 75.9 274.2 54.7 147.7 104.1 23.3
(65—90) (247—310) (52—59) (148—154) (94—109) (22—24)
♀♀(17) 64.9 272.3 53.8 145 99 22.3
(60—72) (265—285) (52—57) (131—149) (94—104) (21—23)

鉴别特征

鉴别特征 头具狭形羽所成的羽冠,以后部的冠羽最长;嘴细长而下弯;跗蹠短;趾仅第3、4趾基部有并连。

大小

量衡度(mm,g)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4) 75.9 274.2 54.7 147.7 104.1 23.3
(65—90) (247—310) (52—59) (148—154) (94—109) (22—24)
♀♀(17) 64.9 272.3 53.8 145 99 22.3
(60—72) (265—285) (52—57) (131—149) (94—104) (21—23)

生境信息

生态 常见单独或成对分散于山区或平原的开阔地、耕地、果园等地面觅食,受惊时,或飞至附近的小树上,或飞至不远的小山坡某一岩石上。平时羽冠低伏,惊恐或激动时羽冠竖直。走动敏捷,飞行略呈波浪形推进。鼓翼则如蝴蝶方式,每次飞行停止的刹那总伴随着羽冠的瞬息张开。叫声深沉,三声一段,似若“hu-po-po”的一连数次急鸣,声音由高至低,“呼饽饽”之名就是拟其叫声而称的,鸣叫时羽冠耸起,每停每伏,还伴附着不断伸颈、点头、喉鼓胀等动作。
动物食性,以昆虫为主要食物,郑作新等(1963)曾报道其胃内含物有蟋咕、金针虫、天牛幼虫、行军虫、步行甲、蜘蛛、蚯蚓和螺类等。
3—6月繁殖。巢由杂草、树叶杂以小枝、根、羽、发及其他碎屑物构成。作于树洞或岩壁、堤岸、墙垣的洞、缝中。卵一窝5—9枚。椭圆形,初产出时白色而有乳灰色或绿色等光泽,稍后即污染成污黄或淡蓝绿色。卵的大小为24.9×18.5 mm(郑作新等,1963)。孵卵只由雌者负担,雄者则负责供给她抱窝期的食物。孵化期为第15—17天。喂雏由双亲共同负担。育雏时,巢中常散发出难闻的臭气。这是由雏鸟陆续排出的液状粪便所引起的。
繁殖期雄鸟间常为保护领地而格斗;格斗时双方互相逼近,先是高耸着羽冠、嘴尽量向下伸地对峙着,突然间互相咬着嘴尖,拔河似的拉成直线以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接着二者相连着一同拍翼坠下脱开,在地上继续互相冲击,直至一方退让为止。
据王香亭等(1991)报道,戴胜会在冬季进入冬眠状态,冬眠时若干戴胜排成圈,彼此将嘴插入他鸟的泄殖腔。这种现象的生物学意义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不过鸟类冬眠现象亦不是只此一例,如在夜鹰目中亦有述及,只是戴胜的报道,是中国鸟类学的新内容。

国内分布
经济意义
分类讨论
引证信息
检索表文本

亚种检索表

枕冠羽毛有近端白斑………………………………………………………普通亚种 U.e.saturatus
枕冠羽毛无近端白斑………………………………………………华南亚种 U.e.longirost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