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梢红鲌

Erythroculter dabryi   Bleeker
   

  511  浏览



形态描述

主要性状 体长,侧扁且薄。背部在头后方隆起。腹部自腹鳍基部至肛门间有腹稜。在腹鳍基部处的腹部稍向内凹。头稍小,其背面较平直。口亚上位,口裂倾斜,下颌突出于上颌的前方,后端伸至鼻孔中点的垂直线下方。无须。下咽齿3行。鳃耙20-22。鳞小,侧线鳞 ,侧线较直,前部略向下弯。背鳍条3,7,具有一强大而光滑的硬刺,其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后。胸鳍末端达到或超过腹鳍基部。臀鳍条3,25-29,无硬刺。尾鳍分叉深。鳔3室,中室最大,呈圆筒状,后室细长呈圆锥形。体上半部呈灰色,背部深灰,腹部银白色,各鳍均为青灰色。

生物学

生殖 在生殖季节,雄性头部、尾柄、胸鳍、腹鳍和臀鳍上都出现颗粒状的珠星,在第一胸鳍条上珠星尤为明显。雌鱼卵巢Ⅱ期过冬,4月份上、中旬为Ⅲ期,4月下旬转为Ⅳ期,V期极短,在产卵场。生殖期在5-7月间,以5月中、下旬为最盛。1冬龄鱼就已到达性成熟,但必须达到一定的体长,雌鱼最小个体体长为120毫米以上,体重在20克左右,雄鱼体长则为107毫米,体重约15克。繁殖鱼群的年龄组成以2龄和3龄为多。怀卵量的多少是随着年龄和体长的增长而增加,1冬龄鱼的怀卵数为3,500-8,100粒,2冬龄鱼为13,000-27,000粒,3冬龄鱼为28,000-98,000粒。分批产出,卵具粘性,产卵场多位于水草丛生的静水湖汊或河湾中。水深在1米左右,水温要求在18-20℃为适合,在晴朗天气的夜晚,自半夜至黎明进行产卵活动。排出的卵粘着于水草上孵化,卵膜径为1.3-1.42毫米,卵黄径0.9-1.0毫米,受精卵在水温23.5-28℃时,经35小时便能孵出鱼苗。
年龄和生长 青梢红鲌是一种较小型的经济鱼类,最大可长至1市斤左右,平时常见的多为150-250克,根据湖北(梁子湖和长江)62尾鱼的资料分析:1冬龄鱼平均体长为132毫米,体重约29克,2冬龄鱼平均体长为204毫米,体重约119克,3冬龄鱼平均体长为245毫米,体重约为186克,4冬龄鱼体长平均为279毫米,体重约为304克,在天然水体中,雌鱼所占比重较雄鱼为大,而且雌鱼个体也较大。曾有人记载,观察52尾鱼中,雄鱼仅10尾;又其中体长在200-290毫米的有25尾,而雄鱼只占2尾;体长在200毫米以下的有27尾,雄鱼占了8尾。

生境信息

生活习性 是一种在静水湖泊生活的类群,江、河中也产此鱼,但数量较少。平时多生活在水的中上层。在江河里,多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河湾或与湖泊相通的小河中,在湖泊内,一般则喜集群于水草丛生的浅水湖湾中,冬天到深水处越冬。
食性 是凶猛性的肉食鱼类。食物组成随个体大小而有所差异,体长在100毫米以下的幼鱼,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食料;体长在100-200毫米的个体,以虾、水生昆虫及枝角类为主;体长200毫米以上的成鱼,则主要食小鱼和虾,亦食少量的水生昆虫和甲壳类。其所捕食的小鱼多数为■虎、蛇■等非经济鱼类。春秋两季摄食强度最大,生殖期间停止摄食,冬季食量也见减小。

国内分布

黑龙江、长江、珠江等河流及附属水体中皆产此鱼。

经济意义

经济意义 此鱼分布较广,因个体不大,天然产量较少,为次要的经济鱼类。虽然成鱼以小鱼为食,但这些被捕食的小鱼对人们利用的价值不大,而且还消耗了经济鱼的天然食料,所以,对发展渔业,提高渔产量不但没有什么矛盾,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