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描述
标本采集地 正模:1♂,Q203B—68,广西北海,水深11m,底质泥砂,1960.04.22;副模:2♂、3♀,K276B—99,广西北部湾,水深12m,底质泥砂,1960.10.20;4♂、2♀,海南水东,1959.07.11—1960.04.10;1♂,海南新盈,1955.05.23;1♀,福建厦门,1931.06。
形态描述 个体较小,较斜方玉蟹略大。额部稍突起,前缘有3齿。外眼窝齿小而钝。头胸甲后侧缘长于前侧缘,两侧缘几乎都斜直,但后侧缘稍突出,后缘具细颗粒。
胸窦前缘向后凸,窦内密布绒毛,去毛后,下缘具一列细颗粒。
第3颚足长节短于座节。雌者腹面座、长节内侧具一纵列刚毛,座节末端在刚毛外侧具一齿突。
螯足粗壮,长节的内、外缘均具珠状颗粒,背面的颗粒可分两纵列,近内缘处有3—4枚,近外缘处有2—3枚,后者位于短绒毛中。掌节外缘基部具一半圆形突起。两指内缘有小齿。
雄性第4对步足长节前缘近基部突然内凹,而后缘基半部向外突,其突出的程度较雄者为甚。
雄性第6腹节基部1/3具一微小齿突。雄性第1腹肢末端稍膨大。
标本测量(mm) 头胸甲长 头胸甲宽
正模:♂ 20.5 18.0
配模:♀ 19.5 17.0
♂ 19.0 16.0
♀ 18.5 16.0
酒精标本颜色 头胸甲大部分呈灰褐色,前半部较后半部色深,肠区两侧各具一半环状橙色斑纹,沿前侧缘及侧角边缘共有3段橙色斑纹。
形态描述 个体较小,较斜方玉蟹略大。额部稍突起,前缘有3齿。外眼窝齿小而钝。头胸甲后侧缘长于前侧缘,两侧缘几乎都斜直,但后侧缘稍突出,后缘具细颗粒。
胸窦前缘向后凸,窦内密布绒毛,去毛后,下缘具一列细颗粒。
第3颚足长节短于座节。雌者腹面座、长节内侧具一纵列刚毛,座节末端在刚毛外侧具一齿突。
螯足粗壮,长节的内、外缘均具珠状颗粒,背面的颗粒可分两纵列,近内缘处有3—4枚,近外缘处有2—3枚,后者位于短绒毛中。掌节外缘基部具一半圆形突起。两指内缘有小齿。
雄性第4对步足长节前缘近基部突然内凹,而后缘基半部向外突,其突出的程度较雄者为甚。
雄性第6腹节基部1/3具一微小齿突。雄性第1腹肢末端稍膨大。
标本测量(mm) 头胸甲长 头胸甲宽
正模:♂ 20.5 18.0
配模:♀ 19.5 17.0
♂ 19.0 16.0
♀ 18.5 16.0
酒精标本颜色 头胸甲大部分呈灰褐色,前半部较后半部色深,肠区两侧各具一半环状橙色斑纹,沿前侧缘及侧角边缘共有3段橙色斑纹。
生境信息
国内分布
分类讨论
比较 这一新种与斜方玉蟹Leucosia rhomboidalis较为近似,其区别如下。
特 征 斜方玉蟹Leucosia rhomboidalis 中华玉蟹Leuxcosia sinica
1.额部 较窄,前缘3齿不明显 较宽,前缘3齿明显
2.头胸甲侧缘 前侧缘略等于后侧缘 前侧缘短于后侧缘
3.胸窦 无细颗粒 有细颗粒
4.步足 瘦长 宽短
5.雄性第6腹节基部 具一较大的齿突 具一小齿突
6.颜色 头胸甲胃区两侧各具3个红斑点,肝区各有1个同色斑点 头胸甲肠区两侧各具一环状的橙色斑纹,沿前侧缘共具3段橙色斑纹
特 征 斜方玉蟹Leucosia rhomboidalis 中华玉蟹Leuxcosia sinica
1.额部 较窄,前缘3齿不明显 较宽,前缘3齿明显
2.头胸甲侧缘 前侧缘略等于后侧缘 前侧缘短于后侧缘
3.胸窦 无细颗粒 有细颗粒
4.步足 瘦长 宽短
5.雄性第6腹节基部 具一较大的齿突 具一小齿突
6.颜色 头胸甲胃区两侧各具3个红斑点,肝区各有1个同色斑点 头胸甲肠区两侧各具一环状的橙色斑纹,沿前侧缘共具3段橙色斑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