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stichthys nobilis   Richardson
   

  136  浏览



形态描述

背鳍Ⅲ-7;臀鳍Ⅲ-11—13;胸鳍Ⅰ-17—19;腹鳍Ⅰ-8。侧线鳞95—115,20一24/13—16。咽齿1行,4-4。
体长89—425毫米。体长为体高3.1—3.5倍,为头长2.8—3.4倍。体略高而侧扁,腹缘自腹鳍基部至肛门间有狭窄的皮棱。头大,头长大于体高,前部颇宽。头长为吻长3—4.2倍,为眼径5.8—7.4倍。口端位,宽圆,口裂倾斜,末端可达眼前缘之下。眼小,位于头侧中轴之下。鳃耙数目很多,栅片状,排列紧密,但不联合。咽齿呈杓形,齿面光滑。鳞细小。背鳍短,起点较近于尾鳍基,无硬刺。尾鳍深叉形。鳔2室。腹膜黑色。体背部及上半部微黑,腹部银白色,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点,各鳍灰白色且有黑色小斑点。

生物学

生活于水的中上层,性温顺,行动迟缓。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也吃少量浮游植物。一般4冬龄以上才达性成熟。产卵期在4—7月。在流水中产漂浮性卵。生长较快。最大个体重达70—80市斤。

国内分布

分布于我国东部平原各主要水系。

经济意义

淡水养殖业中的四大家鱼之一。天然产量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