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尾鲴

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
   

  598  浏览



形态描述

背鳍Ⅲ-7;臀鳍Ⅲ-9—11;胸鳍Ⅰ-15—16,腹鳍Ⅰ-8—9。侧线鳞63—68,10一12/5—6。鳃耙42—52。咽齿3行。2(1).4.6-6.4.2。体长139—310毫米。体长为体高3.3—3.7倍,为头长4.5—5.2倍。体长形,较厚而稍侧扁。腹部圆或在肛门前方有很短腹棱。头圆锥形,吻钝。头长为吻长2.8—3.3倍,为眼径3.7—4.7倍,口下位,近横裂,下颌有发达的角质缘而成为薄锋。鳃耙扁而薄,呈三角形。咽齿主行侧扁,末端钩状,外侧两行细长。鳞中等大。背鳍起点稍近吻端,与腹鳍起点相对或稍前,硬刺光滑。尾鳍深叉形。鳔2室。腹膜黑色。体背部灰黑色,体侧下半部及腹部银白色,鳃盖后缘有一浅黄色斑块,尾鳍黄色。

生物学

栖息于宽阔的水域中,常活动于水的中下层。以水草碎屑、硅藻为主食,也吃少量水生昆虫、虾和浮游动物等。2冬龄鱼达到性成熟。产卵期在4—6月。多在急流浅滩处产卵。卵粘性,粘于石块上发育。生长较快。个体稍较银鲴为大

国内分布

分布于黄河、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水系。

经济意义

为中小型经济鱼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