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描述
主要性状 体细长,呈蛇形,前段圆,向后渐侧扁,尾部尖细。头圆,其高较体高为大。吻端尖,唇颇发达,下唇尤其肥厚。上下颌及口盖骨上都有细齿。眼小,为一薄皮所覆盖。两个鼻孔分离较远,后鼻孔在眼前缘的上方,前鼻孔在吻端。左右鳃孔在腹面合而为一,呈倒“∨”字形。鳃膜连于鳃峡。体润滑无鳞。无偶鳍,背鳍与臀鳍退化仅留低皮褶,都与尾鳍相联合,无刺。生活时体色微黄或橙黄,全体满布有黑色小斑点,腹部灰白。
生物学
生殖 产卵季节在6—8月间。卵大,卵径约2—4毫米,金黄色,富弹性。产卵时成鱼吐泡沫,在洞口积聚成团,卵量较少,不产于泡沫中,产在巢里,约7一8天可孵出幼鱼。生殖腺左侧发达,右侧退化。具有性逆转现象,体长在200毫米以下的个体其生殖腺全为卵巢;体长220毫米左右开始性逆转;体长360—380毫米时,雌雄个体几相等;360毫米以下的,多数为卵巢;380毫米以上的个体多数为精巢;成长至530毫米以上的个体,则全部为精巢。黄鳝自胚胎期到成熟都是雌性,只能产卵;在产卵以后,卵巢渐转为精巢,以后就产生精子。怀卵量少,体长500毫米的雌体,怀卵500—1,000粒,分批产出。刚孵出的幼鱼具有胸鳍,鳍上布满血管,经常不停地扇动,成为幼鱼的呼吸器官,稍长即行退化。
年龄和生长 当年幼鱼只能长到200毫米以内,2冬龄鱼才达性成熟,体长约340毫米。
年龄和生长 当年幼鱼只能长到200毫米以内,2冬龄鱼才达性成熟,体长约340毫米。
生境信息
生活习性 为底层生活的鱼类,喜栖息于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日间喜藏在浑浊的泥质水底的洞穴中,或堤岸的石隙中,夜间外出觅食。鳃不发达,但是它能够借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作为呼吸的辅助器官,能离开水面直接呼吸空气,故出水面后不易死亡。
食性 为肉食凶猛性鱼类,多在夜间出外摄食,能捕食各种小动物,如昆虫及其幼虫,也能吞食蛙、蝌蚪和小鱼。黄鳝之摄食多属啜吸方式,每当感触到有小动物在其口边,即张口啜吸。
食性 为肉食凶猛性鱼类,多在夜间出外摄食,能捕食各种小动物,如昆虫及其幼虫,也能吞食蛙、蝌蚪和小鱼。黄鳝之摄食多属啜吸方式,每当感触到有小动物在其口边,即张口啜吸。
国内分布
经济意义
经济意义 黄鳝为我国的特产鱼类之一,分布非常广泛,产量又极大,尤其是江浙一带和沿长江各省更为普遍。最大个体长达500一700毫米,重3市斤以上。是一种极普通的经济鱼类,肉味最为鲜美,深受广大工农兵群众欢迎。据说在小暑前后的鳝鱼最为肥美,这可能是正在生殖季节的缘故。捕捞方法很多,最普通的是用钩和竹笼。黄鳝因有辅助呼吸器,出水稍久可以不死,耐贮存且能远道运输。近年来除各地鲜售外,尚有大量活运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