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氏麂

Muntiacus feae   Thomas and Doria
   

  548  浏览



形态描述

体型大小与黑麂或赤麂相仿,体重20kg左右,体长104cm,尾长约15cm。背部及体侧毛黑色,毛尖棕色,四肢近于黑色,鼠鼷部及后肢内侧白色。尾长,尾背黑色,腹面白色,明显有别于赤麂,与黑麂毛色极为相似,所不同的是菲氏麂角干长于角柄;头顶无长的棕色冠毛(黑麂头顶或角柄处有浅棕色长毛)。

生物学

生境与习性 在西藏,主要栖息在海拔1500-3000m近溪流的相对湿度大的针阔混交林或灌丛间。多单独活动,受惊后常游过溪流逃往彼岸林中隐蔽。多以耐阴性草本植物及灌木嫩叶为食,喜食青苔和蕨类植物。每胎1仔。

国外分布

分布于泰国、缅甸、老挝、越南

国内分布

我国西藏东南部。国内首次于1982-1983年在西藏自治区的波密县和林芝县获得6号标本(张词祖等,1984);随后在云南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也采得3号标本(马世来等,1986)。至于Sokolov(1957)报道在云南金平县与屏边县附近采得1号标本,但经多次调查未能再证实有菲氏麂(马世来等,1986)。

其它信息

种群现状 在西藏的林芝县、波密县有限的范围内较为常见。而在高黎贡山区的分布范围和数量尚不清楚,无疑其数量是稀少的。

致危因素 菲氏麂生活在植被茂密、湿度大的生境,可能这类生境是其分布的限制因素,森林采伐和环境改变不利于该种动物的生存。在西藏,当地居民并不专门捕猎菲氏麂,且人口稀少,人类狩猎活动目前还不致于成为致危因素。致危原因需进一步调查。 饲养情况 不详。

现有保护措施  尚未列为国家保护动物。菲氏麂分布区内,云南省境内有1200km2的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西藏境内有波密岗乡自然保护区。估计在西藏察隅自然保护区和墨脱自然保护区内也有菲氏麂的活动。应保护好现有保护区内的菲氏麂种群。

保护措施建议 菲氏麂种群在我国分布范围狭小,数量稀少,建议明确列为国家 I 级保护动物。因在高黎贡山与贡山麂的分类问题尚有不同意见,对其分布范围和习性等生物学资料也知之甚少,建议作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