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头鸦雀

Suthora webbianus   G.R.Gray
   

  454  浏览



形态描述

形态(据采自湖南的标本) 成鸟(夏羽):头顶以至上背红棕色,头侧稍淡;颏、喉及上胸转为粉红或玫瑰棕色,并贯以更浓棕的纵纹;上体余部为带黄的橄榄褐色。两翅暗褐;除小覆羽及第一枚飞羽外,各羽均外缘以栗棕色,而于羽基特浓,向后渐淡。尾亦暗褐色。两胁及尾下覆羽均淡褐;腹部中央多少呈皮黄色。
幼鸟(8月间):与成鸟相似,但羽色较苍淡;头侧与肩羽均淡棕,上体的橄榄褐色带棕黄色,下体的玫瑰棕色转为棕黄。
虹膜暗褐;嘴黑褐,侧缘和先端均沾黄褐;跗踱铅褐色。
量衡度:
性别 嘴蜂 翅 尾 跗蹠
♂♂(10) 9.7 51.8 64.9 20.7
(9.2—10.2) (49.5—53) (62.5—70.2) (19.8—21.5)
♀♀(10) 9.8 49.1 57.7 20.5
(9.2—10.2) (46.5—51.5) (57—63) (19.8—22)

鉴别特征

鉴别特征 体形较麻雀稍小。嘴粗而短。通体前棕后褐;两翅表面红棕;尾暗褐色。

大小

量衡度:
性别 嘴蜂 翅 尾 跗蹠
♂♂(10) 9.7 51.8 64.9 20.7
(9.2—10.2) (49.5—53) (62.5—70.2) (19.8—21.5)
♀♀(10) 9.8 49.1 57.7 20.5
(9.2—10.2) (46.5—51.5) (57—63) (19.8—22)

国外分布

在国外,北方见于苏联西伯利亚东南部乌苏里边区及朝鲜南部,南方延伸至越南北部及缅甸东北部。

国内分布

遍布我国东部,为留鸟,北抵东北哈尔滨,西至甘肃南部;四川、云南,南达广东、福建、台湾等。迄今为止,还未在西藏及海南岛见到过。

分类讨论

亚种分化 据郑作新(1976),本种鸦雀计有11亚种,近又提出一个新亚种(李桂垣等,1980),共12亚种。
本种所分化的诸亚种,可归并为两个亚种组,即红翅缘亚种组和褐翅缘亚种组,分别列示于下面。
关于棕头鸦雀 (P.webbianus)的起源(见本卷第260页,鸭雀属),此处不再赘述。
(一)红翅缘亚种组
本亚种组的各亚种均具有红棕色的翅缘(即飞羽外缘均呈红棕色)。
(二)褐翅缘亚种组
本亚种组的各亚种均具有褐色的翅缘(即飞羽外缘均为褐色)。
分类讨论 如上所述,棕头鸦雀的亚种分化是相当复杂的。Deignan(1964)把这一种鸦雀依据亚种的不同,分为3个种如次:
1.Paradoxornis ricketti.
2.Paradoxornis webbianus:包括 mantschuricus,fulvicauda,webbianus,suffusus,bulomachus,elisabe- thae,and brunneus.
3.Paradoxornis alphonsianus:包括alphonsianus,siresemanni (syn.of alphonsianus),and yunna- nensis.
Traylor (1967)对这种分类,认为不很恰当。Deignan把具有褐色翅缘的ricketti列为独立种,但却把同具褐色翅缘的brunneus作为具有红色翅缘的“Paradoxornis webbianus”这一种(即上列的第二种)中的一个亚种。同时,ricketti 和 brunneus 不但同具褐色翅缘,而且从地理分布方面(连同 styani),在四川的西南部及云南的西部和西北部,也都相交替。 Deignan 显然没有考虑到这种鸦雀是有褐色翅缘和红色翅缘的不同。 另外,Deignan把 stesemanni 归并于 alphonsianus。作者认为 alphonsianus 和 stresemanni 不能并为一个亚种,因为前者分布在四川,而后者却在贵州;二者的形态特征亦不相同(参看上面检索)。还有一点,alphonsianus 是灰胸的,而 yunnanensis 却是红胸的,也不宜列在一起。
Traylor 在同一篇论文(1967)中,曾提出建议,把棕头鸦雀分为下列的三个种:
1.Paradoxornis brunneus:包括 ricketti 和 styani.
2.Paradoxornis webbianus:包括 manischuriensis,fulvicauda 等,在四川与 alphonsianus 混交。
3.Paradoxornis alphonsianus:包括 stresemanni 和 yunnanensis 等,在四川与 webbianus 混交。
最近李桂垣等(1980)在四川甘洛地区发现一新亚种,即甘洛亚种(P.w.ganluoensis),恰是 P.w.alphonsianus 与P.w.suffusus 的居间类型。
笔者认为在没有得到更多关于棕头鸦雀各亚种的分布和生态等资料之前,可把这一种鸦雀分为二个亚种组:
1.红翅缘亚种组 (red wing-edged subspecies group)
(1)红胸亚组:包括 P.w.mantschuricus,fulvicauda,webbianus,suffusus,bulomachus 等。
(2)灰胸亚组:包括 P.w.alphonsianus , stresemanni.
2.褐翅缘亚种组 (brown wing-edged subspecies group):包括P.w.brunneas,ricketti,及 styani 等。
这些亚种组和亚组可能是新种形成过程中的过渡阶段或梯级,但在新种尚未确定之前,最稳妥的方法还是把它们都归纳为一个种,即Paradoxornis webbianus。

检索表文本

亚种检索
1.飞羽外缘红棕色…………………………………………………………………2
飞羽外缘褐色…………………………………………………………………… …8
2.胸部粉红色………………………………………………………………………3
胸部非粉红色而为灰色………………………………………………………………6
3.喉部具若干暗色细纹………………………………………“台湾亚种P.w.bulomachus
喉部无暗色细纹………………………………………………………………………4
4.头顶鲜深红色;两颊较红………………………………滇东亚种P.w.yunnanensis
头顶红棕色;两颊较棕………………………………………长江亚种P.w.suffusus
头顶浅棕色……………………………………………………东北亚种P.w.mantschuricus
头顶暗葡萄棕色………………………………………………………………………5
5.头顶的棕色和背部的橄榄褐色均较暗钝;胸部的棕亦较暗………………指名亚种P.w.webbianus
头顶的棕色较浅;背部较多棕色;胸部的棕色带粉红色,并向后伸至上腹………………
……………………………………………………河北亚种P.w.fulvicauda.
6.两颊和耳羽灰色…………………………………………………………………………7
两颊和耳羽棕红…………………………………………甘洛亚种P.w.ganluoensis
7.头顶棕红色较深;背棕褐………………………………四川亚种P.w.alphonsianus
头顶棕红色较浅;背暗褐……………………………………贵州亚种P.w.stresernunni
*8.喉和胸均深葡萄红色,并具栗色纵纹;耳羽栗红,与头顶几乎同色…………滇西亚种P.w.brunneus
喉和胸均皮黄色,并具显著的栗棕色纵纹;耳羽粉红或浅棕色…………………………9
9.头顶栗色较暗浓………………………………………………金沙江亚种P.w.ricketti
头顶粟色甚浅淡……………………………………………………大里亚种P.w.styu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