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斑
蛇
鳝
Echidna delicatula
测量标本1尾,体长390mm;采自南海诸岛的永兴岛海域。
体长为体高的17.3倍,为体宽的29.0倍,为头长的10.1倍。头长为吻长的8.6倍,为
眼
径的10.0倍。尾部长为头与躯干合长的1.1倍。
体细长,侧扁。吻略突出,吻长为
眼
径的1.3倍。鼻孔...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繁花林
蛇
Boiga multomaculata
鉴别特征 与相近种绞花林
蛇
的区别在于本种颞区鳞片正常,前颞鳞1-3;脊鳞较相邻的背鳞显著扩大;肛鳞多完整。
描述依据标本 浙江1雄,江西1雄,福建1雌,海南岛8雄11雌2幼,广西2雌,贵州1雌,云南3雌,共10雄18雌2幼。
形态描述...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草腹链
蛇
Amphiesma stolata
鉴别特征 我国南部平原、丘陵及低山地区常见的一种中型游
蛇
。背面褐色,有二
条浅色纵纹,二纵纹间有多数黑色横斑;头黄褐色,领下黄色。
描述依据标本 云南陇川1雄8雌,贵州兴义8雄7雌、安龙9雄14雌、罗甸4雄11雌,广西各地4雄2雌,广东...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华游
蛇
Sinonatrix percarinata
鉴别特征 山区流溪或水田内的一种中型游
蛇
,通身具多数环纹,腹面不呈橘红或
橙黄色,鼻间鳞前端极窄,鼻孔位于近背侧,通常有2枚上唇鳞入眶。
描述依据标本 四川峨眉山、南川、灌县14雌,贵州印江、雷山、清镇、罗甸、义、安龙、毕节28雄62雌...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缅北腹链
蛇
Amphiesma venningi
鉴别特征 体型中等,
蛇
体修长;背鳞通身17行;背面暗灰褐色,有2条浅黄色点
斑缀成的纵纹;腹面有3行粗大黑斑,两侧者呈倒三角形。
形态描述 依据寇治通(1985)关于本种我国新纪录的记述。
雄性全长(287+153)mm(云南勋腊瑶区),...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小刺
蛇
尾
Ophiothrix exigua
盘直径一般为5mm,很少会超过7mm,腕长约为盘直径4~5倍。盘圆形,生有密集的细小棒状棘,顶端有细刺2~3个,少数为4个。辐盾被棒状棘掩盖,轮廓不清楚。
口盾近似菱形,宽大于长。侧口板为三角形,彼此不相接。齿4个,末端为截形。齿棘一簇,排列呈卵...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长尾
蛇
鳗
Ophichthus asakusae
体长为体高的27.5-38.6 (33.8) 倍,为体宽的35.5-45.0 (40.2) 倍,为肛前躯干长的2.6-2.8 (2.7)倍,为背鳍前距的7.2-8.2 (7.7) 倍,为胸鳍长的27.2-32.0 (28.8) 倍。头长为吻长的4.8-6.2 ...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细栉
蛇
尾
Ophiocma pusilla
小形种,盘直径8~10mm,腕长约为盘直径的5倍。盘背面满盖细颗粒,并延伸至腹面间辐部,但口盾附近仍裸出。口盾长大于宽。侧口板三角形,广泛分离。口棘3个,偶而为4个,外侧一个较大。齿棘6~15个,排列为2~3行,外行显然较大。背腕板外缘宽,呈弧状,内缘狭,彼此...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平辐
蛇
尾
Ophiactis modesta
盘直径大者可达8mm,腕长约为盘直径的4~5倍。腕6个。盘上盖有圆形鳞片,盘缘鳞片较小,并带有小棘。辐盾半月形,被1或2个鳞片所分隔,仅外端相接。口盾大,稍似卵圆形。侧口板为三角形,在辐部和间辐部均和相邻的侧口板相接。远端口棘1个,大半圆形,位于侧口板的内侧。...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迭鳞片
蛇
尾
Ophioplocus imbricatus
盘直径约10mm,腕长约为盘直径的4倍。盘背面盖重叠而密集的小鳞片,故表面粗糙。间辐部边缘有5个较大的鳞片,以中央一个最大。辐盾小,卵圆形,彼此广泛分离。腹面间辐部盖有更小的鳞片。生殖裂口特别窄小,几乎呈孔状,其边缘有几个栉状排列的生殖疣。
口盾...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
78
79
80
81
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