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特征 颊鳞1枚,上唇鳞6,颞鳞1十2。
描述依据标本 云南孟连腊福1雄,景洪勐养4雌,西双版纳1雌。
形态描述 全长雄性(395+40) mm,雌性(386-512) mm+ (40-51) mm。
背面黑褐色或红褐色,许...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形态 小形种。盘直径3~4mm,腕长约为盘直径的5倍。盘很平,圆形,盖有少数平滑的大板,中背板和5个初级辐板明显可辨,在盘中央形成初级板,各板中央有透明点。初级间辐板也较大而明显。辐盾大,稍呈三角形,长约为宽的2倍,全长相当盘半径的l/2。辐盾彼此完全相接,...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盘直径8~9mm,腕长约为盘直径的10倍。盘和腕外包裸出、稍透明的皮肤。盘厚,稍带五角形,间辐部向内凹进。辐盾肋骨状,伸及盘的中心;各辐盾的外端有一个和腕上相同的粗疣。口盾很小,三角形,内角钝圆外缘稍直。侧口板大而膨胀,彼此大部相接。口棘不发达,呈颗粒状,簇生...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全长约1/2米。头较大,与颈区分明显。背面紫褐色,有多数“∧”形浅褐色斑,镶以暗紫色,有的个体无“∧”斑而为深色短线,排成斜行;腹面淡黄色,密布紫褐色小点。颊鳞1(2)枚,不入眶;眶前鳞2或1,眶后鳞2或3,颞鳞2(1)+2(3、4);上唇鳞2-3-3式。背鳞...
中国动物图谱数据库
贝壳两侧压缩,背部中央隆起。状似首,壳质坚厚。贝壳长36毫米,宽29毫米,高18毫米。螺旋部被珐琅质埋没。壳背部为黄褐色,具有密集的大小不同的白色斑点,两侧为紫褐色,每侧紫褐色的宽度约占壳背部的1/3。壳两端水管沟的上面为灰色或淡褐色,背线明显或不明显。贝壳...
中国动物图谱数据库
身体比前几种都小,盘的直径一般的为15毫米上下。腕粗短,长不超过盘道径的4倍。盘上所复的颗粒比黑栉尾的小,比花栉尾的大,每平方毫米约为49-64个。口面间辐部仅有少数颗粒。
背腕板较小、为三角形,稍宽。腕基部的腹腕板为五角形,宽大于长,侧缘凹进。侧腕...
中国动物图谱数据库
体较细长,头颈区分不明显;全长可达2/3米,吻部有一黄白色横纹,头背中间有一较宽的黄白色横斑;体背红棕色,具黑色窄横斑23—37+3—7个;腹面浅黄色,具不规则的黑斑。鼻鳞为前后两枚;无颊鳞;眶前鳞1,眶后鳞2(1);颞鳞1+1(2);上唇鳞2-2-3式。背鳞...
中国动物图谱数据库
盘的直径约5-9毫米。腕的关节比同属中其他各种的简单,稍能作垂直的上下运动,并常卷曲在一起,其长度大致为盘直径的10-15倍。盘上被有厚而皱的皮肤,内含石灰质小瘤,表面无颗粒或棘。辐楯的大部分被皮肤所掩盖,仅露出一卵圆形的裸出部。腹面间辐部有和盘上同样的小瘤,...
中国动物图谱数据库
本种尾也生活在海绵类身体的孔隙中,并常和O.savignyi混生在一起,也常有6个腕,身体的大小及颜色也彼此差不多,不仔细检查;很容易把它们当作同一种。
盘上的圆形鳞片较大而厚,只盘缘上生有小棘,中央裸出。辐楯为半月形,被1或2个鳞片所分隔,仅外端相接...
中国动物图谱数据库
体形大,盘的直径为25-30毫米,腕长达200毫米以上。盘为五角形,间辐部凹进。盘背面和腹面间辐部均复有薄皮肤。辐楯不明显,仅在其相应的位置上显有肋骨状隆起。口楯和侧口板也被皮肤所掩盖,轮廓也不很清楚。口楯为长卵圆形。侧口板为三角形,位于口楯的旁侧,彼此不相接...
中国动物图谱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