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鳍鲬
Kumococius detrusus
测量标本10尾,体长91~200mm,采自碣石、汕尾、唐家湾、三亚、闸坡。
背鳍Ⅸ,Ⅰ-10;臀鳍12;胸鳍19~20;腹鳍Ⅰ-5;尾鳍20~21。侧线鳞(见图公式44) 鳃耙
6+16。
体长为体高6.7~8.3倍;为体宽4.9~5.2倍...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红鳍赤鲉
Hypodytes rubripinnis
依陈兼善(1961)年改写;标本采自台湾高雄。
背鳍ⅩⅣ~ⅩⅤ-6~7;臀鳍Ⅲ-4~5;胸鳍11;腹鳍Ⅰ-4;尾鳍15~16。侧线黏孔17~20。
鳃耙7~13。
体长为体高2.5倍;为头长3.1倍;为腹鳍起点至臀鳍1.7倍。头长为吻长4...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玫瑰毒鲉
Synanceia verrucosa
测量标本5尾:采自西沙永兴岛;依陈乐才(1981)标本,采自台湾恒春。
背鳍Ⅻ~ⅪⅤ-5~7;臀鳍Ⅲ-5~6;胸鳍17~19;腹鳍Ⅰ-4~5;尾鳍14。鳃耙1~4+6~8。
侧线孔8~10。椎骨24。
体长为体高2~2.7倍;为体宽2.2...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印度赤鲉
Hypodytes indicus
测量标本10尾,采自厦门集美、北海、清澜。
背鳍ⅩⅣ-ⅩⅤ-7~9;臀鳍Ⅲ-4~5;胸鳍10~11;腹鳍Ⅰ-4;尾鳍15。侧线黏液孔21~25,
纵列鳞80。鳃耙3+6~8。
体长为体高2.6~2.9倍;为体宽4.7~5.4倍;为头长2....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齿缘摄龟
Cyclemys dentata
鉴别特征
背甲卵圆形,微隆起,后缘呈锯齿状。背甲与腹甲以韧带相连,腹甲前后两叶间有不发达的“铰链”,腹甲前叶可动,但不能完全向上闭合背甲。脊
棱
明显。甲桥短而清晰。喉盾缝长于肱盾缝。
腹甲黄色,具暗色线纹,或全为棕色。
形态描述...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马来闭壳龟
Cuora amboinensis
鉴别特征
背甲隆起,壳高约等于壳长的二分之一。
背甲有明显的脊
棱
,后缘圆,无凹缺。头背棕橄榄色至暗棕色;头侧黑色,有三条鲜明的黄色纵纹。腹部黄色,每枚盾片的后外缘均有一暗棕色圆形斑。
形态描述
依据来自广东的2号雌性...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泽当沙蜥
Phrynocephalus zetangensis
鉴别特征
鼻鳞单枚,鼻孔开口于鼻鳞中央;鼻间鳞4-5枚。背鳞数少于腹鳞数。沿背脊两侧有6-8对对称或互不对称排列的深棕色方斑。胸、腹部白色,常有黑斑。雄蜥尾梢黑色,雌蜥及幼蜥呈灰白色。
形态
依据原始描述,体形...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蜡皮蜥
Leiolepis reevesii
鉴别特征
体尾背腹扁平,覆以大小一致的粒鳞,无鬣鳞,鼓膜深陷,雌雄均具有股孔。
形态
全长雄蜥(138 + 280) mm,雌蜥(122+253)mm。蜡皮蜥颜色变异较大。背面一般为灰棕色或深棕色,头后至尾基部满...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绿瘦蛇
Ahaetulla prasina
鉴别特征
蛇体瘦长如鞭,适于树栖攀援;通身绿色;瞳孔横置,头侧眼的前后各
有一浅凹槽;背鳞15-15-13 (11)行,脊鳞显著扩大,两侧的背鳞排成明显的斜行。
描述依据标本
广东、广西、贵州、云南8雄6雌。...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玳瑁
Eretmochelys imbricata
鉴别特征
吻部侧扁,上颚前端钩曲呈鹰嘴状;前额鳞2对;背甲盾片呈覆瓦状排列;前肢具2爪。
形态描述
依据海南1号标本描述:背甲长430毫米,宽360毫米,高130毫米。吻长,侧扁;上颚前端钩曲呈鹰嘴状;下颚骨纤细,下颚联合...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
70
71
72
73
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