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游
蛇
Xenochrophis piscator
鉴别特征 我国南部平原丘陵低海拔地区稻田或其它水域附近常见的一种中型游
蛇
。腹鳞白色,每一腹鳞基部黑色,整个腹面看来呈黑白相间的横纹;头侧
眼
后下方有
二条黑色细线纹。鼻间鳞前端极窄,鼻孔位于近背侧。
描述依据标本 依据云南孟连6雄...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白眶
蛇
Amphiesmoides ornaticeps
鉴别特征 上唇鳞9,3-3-3式;尾下鳞116-127;
眼
前、后各有一镶黑边的白色竖纹,前者位于眶前鳞及第4枚上唇鳞,后者位于眶后鳞及第7枚上唇鳞。
描述依据标本 海南1雌。
形态描述 头部灰褐色,
眼
前后各有一镶黑边的白竖纹,...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锦疣
蛇
尾
Ophiothela danae
小形
蛇
尾,盘的直径仅2mm左右,腕长约为盘直径的2.5倍。腕通常为6个。辐盾很大,三角形,几乎盖满盘的背面;上面散布许多圆锥形颗粒状疣;盘中央和边缘及腹面间辐部的疣极大,呈钝棘状。
体表披有薄皮,各种骨板的轮廓不清楚。口盾通常为球形。侧口板外侧常...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细白环
蛇
Lycodon subcinctus
鉴别特征 无眶前鳞,前额鳞及颊鳞均 入眶。
描述依据标本 海南1雄3雌,广西环
江、天峨1雄1雌,福建仙游,永泰1雄1 雌, 共8号。
形态描述 一般全长697mm,最大全长
雄性(552+145) mm(海南岛...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颈槽
蛇
Rhabdophis nuchalis
鉴别特征 有颈槽,中段背鳞15行,上唇鳞6 (2-2-2),下唇鳞8或7为主,颞鳞1+2(2/3)或1+1(1/3),腹鳞十尾下鳞数平均214.1 。
描述依据标本 四川万源1雄,陕西周至3雌、宁陕1雄10雌2幼,共2雄13雌1幼。
形态描述 ...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横纹钝头
蛇
Pareas margaritophorus
鉴别特征 背鳞平滑无棱。交接器伸达第13枚尾下鳞,深分叉。分叉部分具斜行的褶。末端变形为大小一致的萼片状,近端布以三角状乳头。背面紫褐色,杂以黑白各半的鳞片,彼此缀连成黑色短横斑。
描述依据标本 海南岛五指山2雌,吊罗山3雌,罗蓬、尖峰岭各2...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小栉
蛇
尾
Ophiocomella sexradia
体形小,盘直径2~6mm,腕6个,裂体繁殖,3个腕短,3个腕长,长腕约为盘直径的5倍。盘背面盖很细的鳞片,鳞片上生有稀疏的颗粒,颗粒的多寡和高低均有变化,高的颗粒则形成低棘。辐盾小,多数标本均被掩盖,少数标本尚能分辨。腹面间辐部的鳞片仅带有少数颗粒。背腕板带心...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双全白环
蛇
Lycodon fasciatus
鉴别特征 眶前鳞与额鳞相接,前额鳞不入眶,背鳞起棱,全身有黑黄相间环纹。
描述依据标本 云南陇川、腾冲、孟连、贡山4雄4雌,浙江天台山2雌,湖北沙
市1雄,福建崇安1雄,共12号。
形态描述 最大全长雄性(740+217) mm,雌性(...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丑粗
蛇
尾
Amphiophiura sordida
盘直径18mm,厚约3mm;腕长不超过盘直径的3倍。盘圆,或稍带五角形,中央盖有大小不等、呈覆瓦状排列的鳞片,中背板明显;背腹两面的板面粗糙,带细颗粒。辐盾很大,梨形,略隆起,大部分相接,仅内端被一个三角形大鳞片所分隔。盘上各间辐部有2~3行鳞片,边缘有一大板...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灰
蛇
锚参
Opheodesoma grisea
体呈长管或蠕虫状,体长常超过100厘米,横径约为3厘米。生活和身体舒展时表面平滑,形状象
蛇
;收缩时,体壁形成许多泡状褶皱,这些褶皱排列成5条规则的纵列。
口端位,具羽状触手15个,各触手有30-40对的指状分枝,指间无膜相连。口盘内各触手的基部有一对
眼
点...
来源:
中国动物图谱数据库
«
58
59
60
61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