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细长。3列部分呈三锥形,占全壳长1/3左右,侧面平或稍凹,侧缘角锐或亚锐,缝合线清楚,略呈镶边状;单列部分中线部位最厚,向壳缘削薄,Vl面观略呈菱形,缝合线稍凹。壳壁由细砂粒组成,有时有少量粗砂粒,壳面较平整。壳口位于终室末端,椭圆形至圆形。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体细长,略圆,背部稍平直。腹自腹鳍基至肛门。头长,其长显著大于体高。吻尖。口亚上位。颌部突起和凹陷不明显。无须。鳃耙35—38。侧线位体侧中线的稍下方,前端急剧下弯。背鳍无硬刺;臀鳍起点位背鳍末端的后下方。
中国内陆水体鱼类数据库
本种与费氏短腿蟾Brachytarsophrys feae相近似。但本种眼后不呈肥肿隆起;额顶骨脊弱,位额顶骨两侧;内蹠突约等于第一趾长度;体侧有分散的大疣。蝌蚪体腹面的浅色宽横纹较长,其侧端达出水孔部位;尾部有深浅相间的纵行带纹。
中国两栖动物
全长约1米。头背橄榄灰色,体背深灰色,具黑色环纹,幼体环纹清晰;成体腹面环纹不显,呈灰白色,散以黑点或布以粗黑斑。鼻间鳞前端极窄;眶前鳞1(2),眶后鳞3(4);颞鳞2(1)+3(2);上唇鳞3-2-4(4-1-4、3-3-3、3-1-5)式;背鳞19-19-...
中国动物图谱数据库
体长122—127毫米。 尾长不到体长的一半而稍大于1/3,且生密毛。 后足长度较小,平均不超过20毫米,掌基部生毛,足垫6枚。背面毛色黑褐,毛基灰黑,略带栗棕色。腹面污白色,毛基深灰色,毛尖白或淡棕色。在体侧背腹色分界线较清楚,尾上面棕黑色,下面灰褐色。头骨狭长,角清楚。
中国动物图谱数据库
头较小,体长;体前部细长,后部侧扁;腹鳞小,但通身清晰可辨,通常眶后鳞一枚,前颞鳞一枚;体鳞圆形,覆瓦状排列,具小结节或短;头及体前部黑色,头背有黄白色的点纹,体背橄榄色或灰色,腹部黄白色,具黑色环纹。
中国爬行动物数据库
体形较小,全长约1/3米。头背黄灰色至灰褐色,体背淡灰色,有二浅色纵线,二纵线间有黑色短横纹,横纹与浅纵线相交处呈白点;腹面白色。眶前鳞1(2),眶后鳞3(2—4);颞鳞1(2)+2(8);上唇鳞2-3-3式。背鳞19-19-17,除最外行平滑外,余均具;腹...
中国动物图谱数据库
体甚细小,侧扁,腹部无,尾柄细长。头小。吻短,略尖。口亚上位,下颌稍突,具税利角质缘。唇薄。无须。眼大,位近吻端。鼻孔小。下咽齿发达,3行齿均长,主行齿6枚,侧扁。无侧线,纵列鳞32-33。背、腹鳍起点相对;胸鳍尖;尾鳍叉状。体呈肉色,略透明,体侧具红色纵纹一条,头背具有小黑点群。
中国内陆水体鱼类数据库
体长120-140cm,肩高约65-70cm,尾长14-16cm。雄性有直而细长的角,长约55-62cm,近基部有明显的横。吻鼻部宽阔,鼻腔二侧鼓胀,呈半球状。背毛厚密。上体淡棕褐色,颈下、胸、腹和四肢内侧均白色。背毛色同体背,尾侧及尾尖白色,尾腹面裸露。
中国哺乳动物数据库
头较小,体前段不细长,后段侧扁。体最大直径为颈径的2-3倍;毒牙之后有上颌齿14-18枚;腹鳞小,通身清晰;体鳞强烈起;体后部鳞片略呈复瓦状,鳞尖平截;第3、4枚下唇鳞缘常嵌有一枚小鳞。成年个体头部暗灰色,可有浅色纹;背青灰色,具宽横斑,横斑向腹面渐细,腹面黄白色。
中国爬行动物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