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型较大的鳅科鱼类。头及体前躯较平扁,尾柄低而长。口裂大;唇狭窄,唇面光滑或具浅皱褶。须中等长。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的下半部变硬。体无鳞,皮肤具短杆状皮质突。
中国内陆水体鱼类数据库
体长,侧扁,腹鳍至肛门有腹。头小,稍尖。吻稍短。口端位。口角具短须1对,间或退化。侧线下弯。背鳍刺后缘光滑,末端柔软分节。臀鳍分枝鳍条14—16,显著少于同属其他种。各鳍均带黄色。
中国内陆水体鱼类数据库
体型似山羊,体长93-103cm,尾长10-12cm,体重22-30kg。全身红棕色。背部色深,腹部较浅;颈背后背脊至尾基有条2cm宽的黑色纵纹。雌雄都有黑色的角,角长12-16cm,角尖光滑,其余部分有环。
中国哺乳动物数据库
本种与布兰福棘蛙Paa blanfordii相近。但本种有细的背侧褶;体背面和四肢背面光滑;背面多为褐色,无斑点,四肢无横纹。后者无背侧褶;体背面和四肢背面有疣粒和长短肤;体背面斑点明显,四肢具横纹。
中国两栖动物
本种外形特征与棘指角蟾Megophrys spinata相似,如无犁骨齿,背部具疣,趾间近半蹼;蝌蚪尾鳍无斑,尾末端钝尖。但水城角蟾体形大,雌蟾上眼睑外侧三角形突起很明显;雄蟾指上无婚刺,无声囊。
中国两栖动物
本种与宽头短腿蟾Brachytarsophrys carinensis相近似。但本种趾间仅具蹼迹;内蹠突远长于第一趾长度;眼后呈肥肿隆起;额顶骨上的嵴,位于近中线处。蝌蚪体腹面有紫色横斑3条左右。
中国两栖动物
头背面除额鳞、顶鳞、眶上鳞为大鳞外,其余均为较小鳞片,头侧及前额小鳞平滑,顶鳞后方小鳞具;背鳞中段21行,与草原蝰较相似。区别在于:本种吻鳞与两枚端鳞相切;鼻孔较大,位于鼻鳞中央。
中国爬行动物数据库
体粗大,头体背黑黄相杂,头背面有似“王”字样的黑纹;背鳞除最外侧1-2行平滑外,均强烈起,中段背鳞21行以上;腹鳞绝大多数200片以上。幼体的色斑相差甚大。
中国爬行动物数据库
形态特征 泳钟体似角锥状,宽11—15mm,表面光滑,有细锯齿,泳囊为1个近圆形的浅腔,泳囊口有2个齿突,2个侧角的下缘向泳囊方向凹陷,在背管远端相对生出2条侧管与环管相连(图40)。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瓦屋角蟾与巫山角蟾Megophrys wushanensis相近,其共同点是背部有宽的“工”形深色斑,无成对的肤。但本种体形相对较大;在背两侧有深色宽纵纹;腹部深色斑不规则,四肢腹面无斑,趾侧无缘膜。
中国两栖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