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体长61—87.3毫米,尾长95—118.5毫米。前枚眶上鳞的长度大于从它到后颊鳞之间的距离;前额鳞2枚;腹面大鳞一横排18枚(偶有16或20枚),斜向腹中线排列;颏片到领围中线上小鳞30—41(27—45)枚;指、趾下瓣具棱,外侧不具栉缘。背部粒鳞,具黑色...
中国动物图谱数据库
鉴别特征 背鳞光滑。无腋斑。沿背脊中央有4-5对清的深黑色小圆斑。四肢及尾背无深色横纹。尾的腹面白色与黑环相间,尾梢黑色。
形态 体形较小,头体长36-50mm,尾长48-62mm。头卵圆形,长度与宽大致相等或...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鉴别特征 后肢贴体前伸最长趾端不超过腋部;无肩褶或偶有微弱的肩褶;颈鬣由6-9枚侧扁的鳞片组成,无背鬣,上部背鳞2-3行尖端直向后,体侧鳞尖向后下方,环体中段一周鳞行73-80。
形态 依据范增浩(1931: 28)...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鉴别特征 耳孔近于眼径大,鼓膜下陷不深;前后肢贴体相向时彼此不超越,第4趾趾下瓣11—13枚。
形态 依据Smith(1935)描述。
头体长44mm,尾长57mm 。
腋胯间的距离约为吻至前肢距离的1.5—2倍。...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鉴别特征 背鳞中杂有零星棱鳞,胸部和上腹部有微弱的棱迹。无腋斑。颏喉部网纹
形态 体形平扁,头体长45-58mm,尾长52-80mm。头大,长与宽约略相等;吻圆钝,吻鳞略大于两侧的上唇鳞;鼻鳞2-3枚,鼻孔狭长而...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鉴别特征 体略侧扁或不侧扁,背鳞大小不相等,眶后有棘,背鬣不发达,无喉囊及喉褶,鼓膜被鳞或裸露。
形态 依据文献描述。头体长70mm,尾长130mm。背面灰褐色,有暗褐色点斑,常形成不规则的横纹,头背常有深色条纹,...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鉴别特征 背鳞不到侧鳞的2倍;环体中段鳞28—32行,颈鳞3或4对;前后肢贴体相向时彼此超越;指趾长,第四趾趾下瓣16—22枚。
形态 四川理县1雄,头体长54.8mm,断尾。前肢长16.8mm,后肢长24.2mm。
前额鳞2枚...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鉴别特征 体背粒鳞间的疣鳞较少、平滑或微棱。两对颏片大小几相等。尾鳞分节排列,每节后缘具6个大而尖的疣鳞。雄性的肛前孔、股孔在肛前相遇。
形态 全长91-128mm,头体长小于尾长。吻长大于眼至耳孔之距。耳孔中等大...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鉴别特征 鼻孔间距小,仅为鼻孔至眼前褶的长度之半。有腋斑。尾的腹面有黑环,尾尖白色。
形态 体形较大,头体长43-56mm,尾长61-75mm。头大,长宽约略相等;吻端尖,眼前斜下与上领相交;鼻鳞2-3枚,鼻孔朝...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鉴别特征 背鳞平滑,大小一致,约大于中段腹鳞的一倍半;腹鳞微弱起棱;头背
面两外侧的鳞片边缘有若干颗粒状突起,彼此缀连成链纹。
形态 依据西藏墨脱亚壤一雄性成体描述。雄,头体长76mm,尾长212mm,头长24...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