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斑锦蛇
Elaphe bimaculata
与白条锦蛇很相近,但背鳞平滑或背中央3-9行弱
棱
或仅体后背中央3-9行弱
棱
;体背有两行黑褐色粗圆斑,左右两两相连呈哑铃状或不相连仅为成对的黑褐圆斑,该圆斑至颈背纵行相连与头背斑相接;尾背中央浅,两侧为暗褐色纵线。体腹面具半圆形或三角形小黑斑。
来源:
中国爬行动物数据库
南亚岩蜥
Laudakia tuberculata
尾部鳞片排列成环,每3环组成一节;脊鳞排列由前到后斜向中线;鼻孔位于梨形鼻鳞膨大部,开口向外侧;上鼻鳞2枚;上睫脊发达,
棱
锐,且略上翘;背面及体侧散有多数星斑,该处或为一枚锥鳞,或为数枚
棱
鳞,或为一枚较大锥鳞四周围以一圈较小鳞片。
来源:
中国爬行动物数据库
圆囊浅室水母
Lensia fowleri
形态特征
多营养体期:前泳钟体大、长7.8—16.4mm。有5条长纵
棱
,侧
棱
下端弯向腹面。体囊球状,无柄,其位置在泳囊口水平之下,是本种主要特征。泳囊口无背、侧齿,背面观边缘有轻微皱褶,口板等分2叶,梗管几乎垂直(图63)。
后泳钟体未发现。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平滑果刺虫
Carpocanthum lubricum
皮壳圆球形,壁薄,壳表光滑。壳孔六角形至类圆形。大小相近,亚规则排列。孔间桁较细,一般为孔径的1/5-1/6,横跨赤道占8-10孔。外髓壳球形,具六角形开孔;内髓壳
棱
形、网状,网孔多角形,三壳之比为1:2:7。六根瘦细的三
棱
柱放射桁自内髓壳表生出,穿过外髓壳并...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青海沙蜥
Phrynocephalus vlangalii
头体长60毫米左右,尾长55毫米左右。头部宽圆;吻凌不显;前额突起,具大而突起的鳞片;鼻孔升向外侧,能关闭;鼻鳞大,两鼻鳞间相隔4—7行鳞;上、下眼睑游离缘鳞片向外突出;鼓膜被鳞;顶眼清晰。咽喉部有横沟褶。头、躯干平扁,背面粒鳞无
棱
,镶嵌排列,不间杂大鳞;腹鳞...
来源:
中国动物图谱数据库
巴斯水母
Bassia bassensis
形态特征
多营养体期:前泳钟体长2.8—3.2mm。短五角柱形,其长度约为后泳钟的1/3,各边
棱
色较深,有锯齿。泳囊较短,全横倒,位于干室顶,体囊圆球形,顶端无盲枝,干室顶位于体囊和泳囊之间,其基部不突出。
后泳钟体长7.3—8.9...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高悬浅室水母
Lensia meteori
形态特征
多营养体期:前泳钟体短而宽大,长2.4—4.0mm。表面光滑无
棱
,而有5条非脊状隆起,基底面几乎垂直的。干室极浅、口板大,分2叶,内缘重叠,侧面观末端尖,腹面观末端稍圆。体囊侧面观向两边突出,有的标本呈圆球形(图67)。
后...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细枝海绵丸虫
Spongopila gracilis
髓壳细小,具六角形孔,孔间桁的节点上生出放射针,放射针上的分枝不形成轮生,因此形成的海绵状皮壳很疏松。放射针大部分位于皮壳外方,呈螺旋状卷曲,并呈三片
棱
状,其
棱
缘生出锯齿状小齿。小部分放射针不形成三片
棱
状而系一些瘦弱的小枝条。骨针短小,末端小段游离于皮壳之外。...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绿瘦蛇
Ahaetulla prasina
头较窄长,与颈区分明显,体尾瘦长如鞭,全长1米以上。通身绿色,腹面淡绿色,腹鳞及尾下鳞前段侧
棱
白色、呈二白色纵线。头侧眼的前后各有一浅凹槽;瞳孔横置。鼻问鳞及前额鳞均较长;颊鳞2(3)枚前后排列;眶前鳞1,伸达头背与额鳞相切,眶后鳞2(3);颞鳞2(1)+2(...
来源:
中国动物图谱数据库
短深杯水母
Abylopsis eschscholtzi
形态特征
多营养体期:前泳钟体长3.3—4.2mm。约为后泳钟体长的1/2,这是本种与方深杯水母的主要区别。钟体呈五角柱形,
棱
上有强的锯齿。泳囊侧管在泳囊2/3处不向顶弯曲成弧状,而是水平方向伸出,然后向下弯与泳囊口的环管相接。体囊较小,...
来源:
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
25
26
27
28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