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i
  • Searce Dbase
    • Database List
    • Metadata
  • Data retrieval
    • Uncommon words
    • BHL文献检索
    • GBIF标本检索
    • NCBI分子数据检索
  • Data service
    • consultation service
    • API Service
  • Species Data Mine
  • Guide
    • Normal Problem
    • Feedback
  • Case
  • About us
    • Overview
    • Our Team
    • Contact
  • 语言
    • 中文
    • English
    • Sign in
    • TCloud User
  • 个人中心
    • User info
    • Sign out
    中国科学院数据云门户

Lycodon subcinctus Reinwardt,1827   细白环蛇

字段 内容
目中文名 有鳞目,蛇亚目
科名 游蛇科
属名 白环蛇属
学名 Lycodon subcinctus Reinwardt,1827
中文名 细白环蛇
参考文献 赵尔宓等,中国动物志 爬行纲 第三卷 有鳞目 蛇亚目,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P.183~184 赵尔宓,中国蛇类 上,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P.218~219 蓝海、陈远聪,中国毒蛇及蛇伤救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P.138~139 李金荣、蓝 海、黄晓军、陈远辉、吴卯斌,后毒牙类毒蛇,蛇志JOURNAL OF SNAKE, 2007年第19卷第3期。
鉴定特征 头略大而稍扁,与颈略可区分;眼大小适中,瞳孔直立椭圆形;躯尾修长适度;无眶前鳞,前额鳞及颊鳞都入眶。
形态描述 中等大小的“无毒牙”类毒蛇。最大全长/尾长:雄553/146mm,雌522/124mm。背前部为黑色,背后部呈棕黑色,全身具有环纹15(16)+10(12)条,有时背后部的环纹不明显;头前部为暗灰色,头后部略呈灰白色。
分布地 澳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国外分布于菲律宾,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
生物学资料 生活于平原及山地,捕食蜥蜴。卵生。
物种图像
带毒部位 后毒牙
毒素类型 溶血型毒素
中毒方式 咬伤
毒素介绍 本属蛇具有产生毒性分泌物的毒腺一杜氏腺(Duvernoy′S gland)及皮下腺,不同的毒腺具有不同的毒性作用,表现为出血不止、溶血、呼吸困难、肾损害。 杜氏腺分泌物主要具有凝血酶原激活物、蛋白水解酶和出血活性物质,具有突触后神经毒直接纤溶组分和/或含有不同强度的PLA2活力等活性成分。杜氏腺液体作用于小鼠所产生的病理特征与注射蝰科蛇毒的特征相似。
About us
本数据库是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的组成部分,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联合昆明动物所、成都水生所、上海昆虫博物馆及武汉水生所共同建设。感谢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十三五信息化建设专项“科学大数据工程”提供支持。
Useful Links
  • 中国科学数据云
  • 国家基础科学数据中心
  • 物种多样性数据平台
  • 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
  •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Contact
1 Beichen West Road, Chaoyang District,Beijing,China(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el: +86-10-64807129

Email: linct@ioz.ac.cn

Follow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科院上海植生生态研究所 中科院武汉水生所   京ICP备09112257号-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8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