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中文名 |
鞘翅目 |
科名 |
胡蜂科 |
属名 |
黄胡蜂属 |
学名 |
Vespula vulgaris |
中文名 |
常见黄胡蜂 |
参考文献 |
李铁生,中国经济昆虫志-膜翅目 胡蜂总科,科学出版社,1985,p35. |
鉴定特征 |
唇基黄色,中央有黑色纵斑,腹部第一节背板仅端缘有黄色带状斑。 |
形态描述 |
触角支角突、柄节、梗节、鞭节均为黑色,唇基黄色,覆盖较长的黑色毛,中央有一倒“T”形的黑色斑。前胸背板前缘略呈弧形,全呈黑色,小盾片矩形,中央有纵沟,黑色;后小盾片横带状,端部中央突出,全呈黑色。腹部第一节背板仅端缘有黄色带状斑,体长13至16毫米,职蜂小,雄蜂近似雌蜂,腹部7节。 |
分布地 |
新疆、云南、青海等地 |
生物学资料 |
社会性昆虫,有后蜂、雄蜂、职蜂之别。捕食鳞翅目、双翅目、直翅目、 膜翅目、蜻蜓目等昆虫。入冬季停止繁殖和采食活动,雌蜂在秋季交尾受精后便进入越冬期,一般在墙缝、树洞、灌木丛中、土壤内抱团越冬, 第二年春季再开始活动。 |
物种图像 |
 |
带毒部位 |
尾针 |
毒素类型 |
血液毒 |
中毒方式 |
蛰刺 |
毒素介绍 |
动物毒素,蜂毒类。疼痛炎症反应;溶血作用(肥大细胞脱粒作用;心血管系统作用;神经系统作用);细胞溶解作用;过敏反应和免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