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中文名 |
有尾目 |
科名 |
蝾螈科 |
属名 |
蝾螈属 |
学名 |
Cynops cyanurus yunnanensis Yang,1983 |
中文名 |
蓝尾蝾螈 |
参考文献 |
杨大同、饶定齐,云南两栖爬行动物,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 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P.19~20
钱锐,有毒动物及其毒素—中毒的防治和毒素的应用,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P.186
|
鉴定特征 |
背面蓝绿色或棕黄色;枕部隆起处、背脊、四肢为棕黄色;尾背鳍边缘为棕黄色;腹鳍褶为橘红色;雄螈尾之后段尾肌和尾末端为蓝色,其上散布有不规则的黑色或棕色小斑;眼后角下方和口角处及下唇缘有橘红色圆斑;皮肤较粗糙;头、背、体侧及尾密布小痣粒和疣粒;枕部呈“V”字形隆起,与背脊棱相连直达体后端;咽喉部有喉褶及细颗粒;腹面较平滑,有细的横皱纹。 |
形态描述 |
雄螈体长80mm,雌螈100mm左右。头较扁平;吻端钝圆形,且突出于下唇;吻棱较明显;鼻孔近吻端;吻长略长于眼径;口裂恰在眼后角下方;上下颌有细齿;犁骨齿呈“V”形,前端在内鼻孔之间的水平位处会合,后端斜向外侧;舌小而厚,卵圆形,粘连于口腔底部,仅两侧游离;前后肢细长而弱,贴体相向时指、趾重叠,或互达掌、跖部;指4、趾5;外掌突明显可见;内跖突不甚显著,外跖突明显呈锥状。雄螈肛部隆起较雌螈高,内壁有细小颗粒如绒状;雄螈泄殖腔内壁呈纵褶状。 |
分布地 |
贵州、云南。 |
生物学资料 |
生活在静水水域如池塘、稻田中。在滇中无量山的中山地带积水的“龙潭”就有分布。适应力强,在枯水季节池水极少时,ph值达到6.0时仍然生活于池水中。 |
物种图像 |
 |
带毒部位 |
皮肤腺 |
毒素类型 |
神经毒素类型 |
中毒方式 |
误食或使用带有分泌物的器皿进食 |
毒素介绍 |
对本属的皮肤腺的分泌物进行系统、全面的深入研究后,发现其分泌物含蝾螈素Samandarin,从生物产生学讲,这是来自胆固醇的类固醇生物碱,结构式为C19H31NO2,光晶体衍射表明,这种生物碱的分子构造可以分3种基团:恶唑烷类型、甲醇胺类型和兼有二者的类别。蝾螈素有10种衍生物,是一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强神经毒会,导致惊厥、呼吸麻痹而死亡,具有明显升高血压作用和局部麻醉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