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物种(英文) |
Gloydius saxatilis |
物种 |
岩栖蝮 |
蛋白质序列 |
 |
分子结构 |
 |
生物学活性 |
形成非交联纤维蛋,能立即授纤维蛋白溶解酶彻底降解,从而使体内纤维蛋白原降低,呈现抗血栓敛应,是重要的血栓药物之一。 |
生物活性资料 |
Latallo, ZS. 1983. Retrospective study on complications and adverse effects of treatment with thrombin-like enzymes-A multicentre trial[J].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50(2): 604-609. |
中毒症状 |
短时间出现烧灼胀裂样剧痛,肢体肿胀明显,扩展迅速,伤口附近可出现水泡、血泡。全身症状很快出现,常见有全身不适、畏寒、发热、胸闷、气促等。重者可出现全身广泛性出血,如齿龈出血、血尿、皮下瘀斑等,甚至休克。 |
中毒症状参考资料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蛇伤急救学组. 2002 .毒蛇咬伤的临床分型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修订稿)[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9(1):19. |
处理 |
早期治疗(被咬后4小时前):局部近心端大面积包扎(被咬后30min前),切开冲洗,尽快吸出毒液,烧灼伤口(野外无条件下),应用抗眼镜蛇毒血清,胰蛋白酶局部注射及环封,局部切开减压,引留排毒和中草药治疗为主。中期治疗(被咬伤后4小时至需要手术修复局部组织坏死缺损创面日期)控制感染,消除局部的坏死组织、换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为主,根据局部组织的坏死和缺损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后期治疗(手术日至治愈为止)主要为手术修复局部组织坏死照成的局部组织缺损。 |
中毒处理资料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蛇伤急救学组. 2002. 毒蛇咬伤的临床分型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修订稿.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9(1):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