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Timaliinae |
科中文名 |
画鹛亚科 |
属名 |
Gampsorhynchus Blyth,1844 |
属中文名 |
白头鵙鹛属 |
学名 |
Gampsorhyrwhus rufulus mfulus Blyth |
中文名 |
白头鵙鹛 |
英文名 |
White—headed Shrike Babbler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Campsorhynchus rufulus Blyth,1844,Joum.Asiat.Soc.Bengal,13:371(模式标本采集地:印度大吉岭)。
Gampsorhynchus rufulus rufulus,Ali,S.& Ripley,S.D.,l972,7:81~82;Howard,R.& Moore,A.,l980,P.431;Mayr,E.& Paynter,R.A.,l964,10:390;Smythies,B.E.,1986,P.303;Robson,C.,2000,P.464,pl.94;郑作新,1987,p.713~714;1994,p.129;郑作新等,l987,11:177~178;彭燕章等,l987,P.319。
|
鉴定特征 |
全长204~241mm。上嘴尖端明显钩曲;尾比翅长呈凸尾状;头和颏喉白色;上体棕黄褐色;尾羽端缘浅淡;下体淡棕白色;两性羽色相同。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有3亚种(Howard & Moore,1980),中国记录2亚种,仅分布于云南。 |
采集地 |
潞西三台山l962.4.15.;盈江:大南俄l965.4.14.,雪梨l965.5.7.。 |
形态描述 |
成鸟:前额、头顶至后颈和头侧、颈侧及颏、喉至上胸纯白色;嘴须粗长呈黑色;背至尾上覆羽和肩羽橄榄黄褐色;翅缘和翅上小覆羽白色,形成明显的翅上白斑;大、中覆羽和初级覆羽黄褐色;初级飞羽外(甲+羽)亮黄褐色;次级飞羽和内侧三级飞羽表面与背同色,飞羽内(甲+羽)黑褐,内缘皮黄色;胸和腹部中央白色;胁部和尾下覆羽浅皮黄色;尾羽黄褐色,羽端缘浅淡内(甲+羽)缘亦呈皮黄色。
虹膜柠檬黄至深金黄色;嘴铅色,下嘴较淡;跗蹠和趾、爪浅红褐色。
|
分布地 |
云南西部潞西、盈江,为留鸟。国外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和印度东北部阿萨姆至缅甸西南部和东北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