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段 | 内容 |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 科名 | Timaliinae |
| 科中文名 | 画鹛亚科 |
| 属名 | Garrulax Lesson,1831 |
| 属中文名 | 噪鹛属 |
| 学名 | Garrulax affinis saturatus Delaeour et Jabouille |
| 中文名 | 黑顶噪鹛 |
| 英文名 | Black—faced Lauching Thrush |
| 亚种判定 | 是 |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 引证信息 | Garrulax affinis saturatus Delacour et Jabouille,1930,Oisean Rev.Franc.Om.11:400(模式标本采集地:越南北部潘土斑山)。 Garrulax affinis saturatus,Howard,R. & Moore,A.,l980,p.430;Mayr,E.& Paynter,R.,A.,l964,10:375;Robson,C.,2000,P.448,pl.87;郑作新,1987,P.698;1994,P.126;郑作新等,l987,ll:142;彭燕章等,l973,19(3):307~308;彭燕章等,l987,P.310。 |
| 鉴定特征 | 全长228~284mm。头顶黑褐,脸黑色,具明显的白色颊斑,耳羽后缘和颈侧灰白色;体羽主要呈棕褐色;翅和尾羽与橙翅噪鹛相似,均具金绿黄色。但黑顶噪鹛尾羽羽端部无白斑。 |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记录7亚种(Mayr & Paynter,1964;Howard & Moore,1980),将仅分布于台湾的玉山噪鹛(Garmlax morrisonianus)归列为黑顶噪鹛的亚种。但郑作新(1987、1994)、郑作新等(1987)和约翰?马敬能等(2000)均将玉山噪鹛单列为种。所以全世界分化为6亚种,中国均有分布(郑作新,l987、1994),云南分布3亚种。 |
| 采集地 | 景东:磨刀河1964.10.30.,ll.15.,黄草岭1964.10.14.。 |
| 形态描述 | 与分布于滇西北的oustaleti亚种相似,但后颈至上背的棕红褐色和尾上覆羽的棕红色较浓著;颊斑几呈纯棕红色。 |
| 分布地 | 云南景东无量山、绿春黄连山,为留鸟。国外分布于越南北部。 |
| 生态学 | 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山地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多见在林缘灌木草丛中活动觅食。繁殖期多见成对或单个活动,非繁殖期见有四五只或十多只结群。鸣声嘹亮,多3~4声音节重复。杂食性,但剖检4月采自高黎贡山的2只鸟胃,胃容物全为动物性食物,有蚊类(1次)、鳞翅目幼虫(1次)、蜘蛛(1次)、小甲虫(1次)。 据Robson(2000)记述:在东南亚地区的繁殖期为5~6月,巢呈杯状,筑于灌丛中,离地l2.5m。每窝产卵2~3枚,蛋壳呈蓝色,有的沾绿色,在钝端有少数的黑褐色或紫黑色点斑,卵的量度为28.5mm X 21.2mm。 栖息地海拔1500~325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至横断山脉及邻近地区的特有种。分布范围为尼泊尔至印度东北部阿萨姆、缅甸北部向东至中国西藏东南部、甘肃东南部、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及越南北山区。 |
| 图像信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