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i
  • Searce Dbase
    • Database List
    • Metadata
  • Data retrieval
    • Uncommon words
    • BHL文献检索
    • GBIF标本检索
    • NCBI分子数据检索
  • Data service
    • consultation service
    • API Service
  • Species Data Mine
  • Guide
    • Normal Problem
    • Feedback
  • Case
  • About us
    • Overview
    • Our Team
    • Contact
  • 语言
    • 中文
    • English
    • Sign in
    • TCloud User
  • 个人中心
    • User info
    • Sign out
    中国科学院数据云门户

Babax lanceolatus latouchei Stresernann   矛纹草鹛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Timaliinae
科中文名 画鹛亚科
属名 Babax David,1875
属中文名 草鹛属
学名 Babax lanceolatus latouchei Stresernann
中文名 矛纹草鹛
英文名 Chinese Babax
亚种判定 是
是否指定亚种 否
引证信息 Babax lanceolatus latouchei Stresemann,1929,Om.Monatsb.,37:140(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广西瑶山)。 Babax lanceolatus latouchei,Howard,R.& Moore,A.,l980,p.427;Mayr,E.& Paynter,R.A.,l964,10:347;郑作新,1987,p.668;郑作新,1994,p.121;郑作新等,1987,p.75~76;彭燕章等,l987,p.297。
鉴定特征 全长215~317mm。头顶暗栗红褐色,缘棕褐色;背羽满布粗著的暗集褐色与淡灰褐色相问的纵纹;翅和尾羽褐色;头侧淡棕黄白色,斑杂黑褐色;喉部两侧有粗著的黑色颚纹;颏、喉至胸和腹部淡皮黄白色;胸和腹部两侧满布栗褐色和黑色相并的粗、细纵纹;尾下覆羽灰褐,羽端淡黄褐色
亚种信息 全世界记录3亚种,将B.l.bonvaloti亚种归列为指名亚种的同物异名(Mayr & Paynter,1964;Howard & Moore,1980),中国分布3亚种,将B.l.bonvaloti亚种恢复(郑作新,l987、1994),云南记录有指名亚种、bonvaloti亚种和latouchei亚种。
采集地 景东:黄草岭1964.10.14.~ll.18.,磨刀河1964.8.18.,温b l964.8.28.:景谷凤山l979.5.28.;镇雄l963.11.7.;文山平坝l961.6.26.;屏边大围山1985.4.25.~5.1.。
形态描述 成鸟:与前两亚种相似。其主要区别特征,在于体形为3亚种中最小的l亚种;头顶的栗红褐色较暗,棕褐色羽缘较狭;胸部的暗栗红褐色纵纹显著稀少而粗短。
分类讨论 茅纹草鹛全世界记录指名亚种、woodi和latouchei等3亚种,将Oustalet(1892)记录于西藏东南部昌都地区中部北方的bonvaloti亚种归列为指名亚种的同物异名(Mayr & Paynter,1964;Howard & Moore,1980)。郑作新(1987、1994、2000)、郑作新等(1987)文献将bonvaloti亚种予以恢复,并将西藏东南部昌都地区,四川西部白玉、巴塘.四川西南部木里和云南西北部德钦的茅纹草鹛列为该亚种。笔者将该地区的标本与指名亚种的模式产地四川西部宝兴及云南西北部丽江、西部腾冲等地的标本进行比较。认为两者间在有一系列标本的情况下,总体的体形大小和羽色斑纹有一定的差异。但个体变异其多,鉴别较困难。所以,Mayr & Paynter(1964)等将bonvaloti亚种归列为指名亚种的同物异名是可行的。但由于bonvaloti亚种模式产地的标本较少,暂依郑作新等文献将云南德钦、中甸的茅纹草鹛列为bonvaloti亚种。郑作新(1987)将云南东南部的茅纹草鹛列为指名亚种。但是,郑作新等(1987)又将云南东南部景东、文山的茅纹草鹛列为latouchei亚种。经比较认为云南东南部的茅纹草鹛,体形较指名亚种显著为小,羽色斑纹亦有明显差异,与贵州南部新义、榕江等地的相似,故将云南东南部的茅纹草鹛列为latouchei亚种。
分布地 云南西南部景东、景谷,东南部文山、屏边,东部昆明、师宗,东北部永善、镇雄,为留鸟。省外分布于贵州贵阳、贵定、龙里、惠水、都匀、平塘、兴义、望谟、榕江,广西瑶山、靖西,湖南西部桑植天平山,湖北西部来凤,广东北部和福建福州等地。国外无分布。
生态学 栖息于南亚热带至寒温带山地及河谷、平原。结小群在灌丛、草丛、竹林等生境活动觅食。鸣叫声响亮而急促。杂食性,剖检采自滇西的l0只鸟胃,胃内容物见有鳞翅目幼虫(2次)、鞘翅目甲虫(4次)、其他昆虫碎片(5次);种子、荞籽、草籽(7次),果实(3次)。动物性食物占胃容物总重量的50%,植物性食物占50%。据Robson(2000)记述:繁殖期为3~6月。巢成敞口杯状,筑于灌丛、草丛等植物丛密中,离地0.6~1.2m。窝卵数2~6枚,蛋壳呈蓝色或蓝绿色,卵的量度为30.2~30.5mm×21.1~21.8mm(woodi亚种)。 栖息地海拔550~3600m。资源现况为常见种。分布范围为印度东北部阿萨姆,缅甸东北部和西部,中国西南部和东南部。区系从属为东洋界,北部地区特有种。
图像信息
About us
本数据库是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的组成部分,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联合昆明动物所、成都水生所、上海昆虫博物馆及武汉水生所共同建设。感谢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十三五信息化建设专项“科学大数据工程”提供支持。
Useful Links
  • 中国科学数据云
  • 国家基础科学数据中心
  • 物种多样性数据平台
  • 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
  •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Contact
1 Beichen West Road, Chaoyang District,Beijing,China(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el: +86-10-64807129

Email: linct@ioz.ac.cn

Follow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科院上海植生生态研究所 中科院武汉水生所   京ICP备09112257号-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8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