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Timaliinae |
科中文名 |
画鹛亚科 |
属名 |
Stachyris Blyth,1844 |
属中文名 |
穗鹛属 |
学名 |
Stachyris nigriceps yunnanensis La Touche |
中文名 |
黑头穗鹛 |
英文名 |
Black—headed Tree Babbler,Grey—throated Babbler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Stachyris nigriceps yunnanensis La Touche,1921,Bull.Brit.Om.Cl.42:18(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云南河口)。
Stachyris nigriceps yunnanensis,Howard,R.& Moore,A.,l980,p.423;Mayr,E.& Paynter,R.A..l964,10:310;Robson,C.,2000,p.458,pl.91;郑作新,1987,p.662;郑作新,l994,P.121、;郑作新等,1987,P.58;彭燕章等,l987,p.293。
|
鉴定特征 |
全长l25~147mm。头顶黑色,羽缘白色,呈纵纹状;上体橄榄褐或棕褐色;颚纹灰白色;上喉灰白或灰褐色,下喉黑色;下体棕黄或皮黄色。两性相似。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记录13亚种(Howard & Moore,1980),我国分布3亚种(郑作新,1994),云南记录2亚种。 |
采集地 |
元阳果统1961.5.18.;个旧蛮耗l958.7.2.。 |
形态描述 |
与前亚种相似,但头顶部的白色羽缘较狭窄;背和肩羽呈暗橄榄黄褐色;眼先和眼周近黑色;耳羽棕褐色;颚纹灰白色;颏和喉部污灰至黑褐色;胸部暗皮黄色,具淡色纵纹;上腹部呈皮黄色;胁和下腹部及尾下覆羽橄榄黄褐色。
幼鸟:1985年7月2日采自个旧蛮耗的l只性别不明的幼鸟,羽枝松散,羽色与成鸟相似
|
分布地 |
云南东南部元阳、个旧、屏边、河口,为留鸟。省外分布于广西西南部靖西、龙津、龙州。国外分布于缅甸东部、泰国东北部、老挝北部、越南北部。 |
生态学 |
栖息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灌丛。在林下结小群活动,或与其他鸟类混群,觅食昆虫。剖检采自滇西的3只鸟胃,见有蛾类、甲虫等昆虫残体和其他昆虫碎片。据Robson(2000)记述:繁殖期为2~8月。巢成球形,侧面开口,或半圆球形,顶部开口。巢筑于地面,或土埂洞内,或在灌丛上,离地面约1.2m。窝卵数为2~5枚,蛋壳亮白色,卵的量度为17.3~21.3mmX l4~15.5mm。
栖息地的海拔450~1200m。资源现况为稀有种。分部范围为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东北部阿萨姆、缅甸、泰国北部、老挝和越南北部、马来西亚、婆罗洲和苏门达腊,中国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南部和东南部、广西西南部。区系从属为东洋界,东喜马拉雅山地和东南亚地区特有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