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AN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雁形目 |
科名 |
Anatidae |
科中文名 |
鸭科 |
属名 |
Anas Linnaeus,1 758 |
属中文名 |
[河]鸭属 |
学名 |
Anas poecilorhyncha haringtoni(Oates) |
中文名 |
斑嘴鸭 |
英文名 |
Spotbill Duck. |
俗名 |
大麻鸭、野鸭。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Polionetta haringtoni Oates,1907,Journ.Bombay Nat.Hist.Soc.17:558(模式标本采集地:缅甸掸邦)。
Anas poecilorhyncha haringtoni,Howard,R.& A.Moore,1984,P.72;Ali,S.& s.D.Ripley,1987,P.40:Johnsgard,P.A.,P.225;郑作新,1987,P.58;郑作新等,1979,P.76.
|
鉴定特征 |
体形大小与绿头鸭相似。雌雄羽色相似;具明显的淡棕白色眉纹,羽大都棕褐色。上嘴黑色,嘴端具黄色块斑,易与其它野鸭相区别。 |
亚种信息 |
共有6个亚种,我国记录2个亚种,云南均有分布。 |
采集地 |
景东清凉1964.10.24.;耿马:城郊1960.6.2.,四方井1964.5.16.;双江l960.3.29.;腾冲坝1960.3.29.;景洪橄榄坝1960.4.18.;陇川撒芒东1966.4.8.;盈江l960.5.24.。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尾上覆羽黑色闪绿色金属光泽;翼镜绿色,前缘具宽阔而明显的白斑;胸腹白色,略沾棕色,杂以明显的暗褐色点斑;下腹转为暗褐色具淡棕灰色羽缘;余部与zonorhyncha亚种相似。两性相似。 |
分类讨论 |
采自丽江的标本翼镜蓝色,前缘无白斑,下体色暗,斑点不明显,与采自昆明、昭通、嵩明、寻甸等地的zonorhyncha亚种相似。Riley(1926)、郑作新等(1979)和郑作新(1987)认为丽江有haringtoni亚种分布,但据我们历年的调查均未发现。Riley(1926)认为丽江所采一只雌鸟与四川标本相似,为指名亚种和zonorhyncha亚种的中间类型,而订为haringtoni,但四川目前仅记录有zonorhyncha亚种,并无haringtoni亚种。 |
分布地 |
思茅、景东、双江、耿马、腾冲、景洪、盈江、陇川等地,留鸟;丽江,留鸟(郑作新等,1979)。省外可能在广州有分布(郑作新,l987)。国外在印度阿萨姆邦东部、缅甸以及中南半岛北部等地为留鸟。 |
生态学 |
斑嘴鸭常成对或结成小群在各高原湖泊、水库、坝塘和河流浅滩地带活动或休息,亦见于河畔、河沟、沼泽和田间。很少结成数百只的大群。冬季有时也见与绿头鸭等其它鸭类混群活动。与其它水禽也能和平相处。l983年11月27日在蒙自长桥海曾见一对斑嘴鸭在小??附近休息,当一只小??游近逗戏时斑嘴鸭仅将头从翅下伸出,用嘴赶走小??后,又把头插在翅下继续睡觉,而未发生大的冲突。
食性较杂,主要吃水草等植物性食物,也吃少量螺类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剖验6胃,胃内容物中56.6%为水草碎片,《四川资源动物志》(第三卷鸟类)中记载剖验1—5月的8胃,植物性食物占80%。胃内容物有植物碎片、玉米、水稻和蔷薇属的果实、植物嫩芽等,动物性食物主要是昆虫碎片、小螺等。
少量留居的斑嘴鸭,每年春夏季节在湖边山上或坝区的草丛中营巢产卵,每窝产十余枚卵,小雏孵出后由成鸟带领进入湖中觅食。每年8—9月份换羽时飞羽同时脱换,以至失去飞行能力,当地人利用这一机会去草丛中围捕,经常可以捕到活鸟。
斑嘴鸭体大肉多,体重l公斤左右,肉味鲜美。另外其羽毛可做填充材料,翼镜(商品名绿翠毛)、三级飞羽(银头毛)均为很有价值的饰羽,而且在云南省数量较多,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据考证在饲养的家鸭中,嘴端具黄色的,可能是由斑嘴鸭驯养而成的(郑作新等,1979)。
栖息地高度为海拔200--3300m。资源现状,据1982--1987年冬季的调查,在江川星云湖、昆明滇池、嵩明水库、剑川剑湖、丽江文笔海为优势种;在蒙自长桥海、石屏异龙湖、大理洱海、洱源茈碧湖、永胜程海为常见种。区系从属广布种。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