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Turdinae |
科中文名 |
(1)鸫亚科 |
属名 |
Turdus Linnaeus,1758 |
属中文名 |
鸫属 |
学名 |
Turdus mupinensis Laubmann |
中文名 |
宝兴歌鸫 |
英文名 |
Eastern Song Thrash |
亚种判定 |
否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Turdus mupinensis Laubmann, 1920, Om. Monatsb.28: 17;new name for:Turdus auritusverreaux.1870,Bull.Nouv.Arch.Mus.Paris 6:34(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四川宝兴)。
Turdus mupinensis.Howard,R.& Moore,A.,l980,P.412;Mayr,E.& Paynter,R.A.,l964,10:206;郑作新,1987,p.643;2000,P.117;郑作新等,l995,10:218~221;彭燕章等,l987,P.280。
|
鉴定特征 |
全长约230mm。头顶和背羽橄榄褐色;翅上大、中覆羽端缘白色,形成翅上2道白斑;喉和胸部淡棕黄白色,下体余部近白色,羽端具扇形或圆形黑褐色点斑;耳羽端缘黑褐色,形成枕侧黑色块斑。两性相似。 |
采集地 |
德钦白马雪山 l995.6.2.。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前额、头顶、后颈、背至尾上覆羽和肩羽橄榄褐色;眼先和眉纹淡棕白,杂以褐色,眉纹不明显;颊部和耳羽淡棕黄白色,斑杂黑褐色细纹;耳羽端部黑色,形成枕侧黑色块斑;翅黑褐色,翅上覆羽和内侧飞羽表面橄榄褐色,大、中覆羽端缘淡棕白或黄褐色,形成2道翅斑;外侧飞羽的外(甲+羽)渲染棕黄褐色;飞羽内(甲+羽)淡棕红色;腋羽橙黄色;尾羽黑褐色,中央尾羽表面和外侧尾羽边缘沾染橄榄褐色;颏、喉白或棕黄白色;颚纹黑褐色;喉杂以黑褐色细小点斑;胸部微染棕黄色,腹部和两胁近白色,羽端均具扇形或近圆形的黑褐色点斑;尾下覆羽白色。
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仅羽色较暗淡,不似雄鸟鲜艳和明亮。
虹膜褐色;嘴褐色至黑色,下嘴基部黄色;跗蹠和趾黄色,爪褐色。
|
分布地 |
云南西北部德钦、丽江,中南部江川(常麟定,l937),为留鸟。省外分布于蒙古、北京、河北、甘肃、贵州、四川和西藏东南部芒康,为留鸟(?)。山东威海市(Herklots,1935)、浙江泰顺乌岩岭(诸葛阳等,1990)。 |
生态学 |
栖息于山地针阔混交林。多见单个或成对活动,以蝽象、金龟子、蝗虫、鳞翅目幼虫等为食(郑作新等,1995)。据采自西藏东南部芒康红波桥的2号标本胃检资料,桨果等植物性食物占93%,其余为昆虫碎片。
栖息地海拔1400~3200m。资源状况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种,中国特有种。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