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学名 |
Phoenicurus schisticeps(G.R.Gray) |
中文名 |
白喉红尾鸲 |
英文名 |
White—throated Redstart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是 |
引证信息 |
Ruticilla schisticeps G.R.Gray,1846,Cat.Mamm.Bds.Nepal et Thibet:69:153(模式标本采集地:尼泊尔)。
Phoenicurus schisticeps beicki Stresemann,1927,Orn.Monatsb.35:134(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青海门源老虎口)。
Phoenicurus schisticeps,Howard,R.& Moore,A.,l980,p.399;Mayr,E.& Paynter,R.A.,l964,10:78;郑作新,1987,p.597;郑作新,2000,p.111;郑作新等,l995,p.77~79;彭燕章等,l987,p.259。
|
鉴定特征 |
全长约150mm。雄鸟头顶灰蓝色,前额辉亮;头颈两侧和颏、喉及背羽黑色;下喉有1块大形白斑;肩羽端部和腰至尾上覆羽及下体余部均呈栗红色;翅黑褐色;内侧覆羽和三级飞羽白色,形成翅上的1块大白斑;尾羽黑,仅基部为栗红色。雌鸟上体暗褐色;腰至尾上覆羽及尾羽外缘栗红色;尾羽暗沾棕;翅黑褐,亦具白色块斑;眼圈皮黄色;喉和胸灰褐沾棕,下喉部亦具白色块斑;腹部近白色;尾下覆羽淡栗红色。 |
分布地 |
分布于西北部丽江山脉(郑作新,l987)。省外见于甘肃、青海、陕西、四川和西藏等省区。国外分布于尼泊尔、印度阿萨姆和缅甸北部。 |
生态学 |
栖息于高山灌丛及疏林地带,活动于草坡和灌丛问(彭燕章等,1987),以昆虫和植物果实及种子为食。据郑作新等胃检资料,胃内有鳞翅目、鞘翅目等昆虫,还兼食十字花科和蔷薇科的种子(郑作新等,1995)。据采自四川西部和西藏东南部的6号标本胃检资料,见有昆虫、蜘蛛等动物性食物,仅占26.5%;胃容物主要为桨果、种子及其他植物碎片。
栖息地海拔3 000~4200m。资源状况不明确。区系从属为古北界,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东南部地区特有种。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