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Cinclidae |
科中文名 |
河乌科 |
属名 |
Cinclus Borkhausen,1797 |
属中文名 |
河乌属 |
学名 |
Cinehhs cinclus cashmeriensis Gould |
中文名 |
河马 |
英文名 |
Dipper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Cinelus cashmeriensis Gould,1859,Proc.Zool.Soc.London:494(模式标本采集地:克什米尔)。
Cinclus cindus cashmeriensis,Ali,S.& Ripley,S.D.,l973,9:140~141;Howard,R.& Moore,A.,l984,P.382;Mayr,E.& Greenway,J.C.,l960,9:377;Vaurie,C.,l959,p.197;郑作新,1987,p.559~560;彭燕章等,l987,P.244;陈服官等,l998,9:223~227。
|
鉴定特征 |
全长l79~195mm。额至上背暗棕褐色;下背至尾上覆羽石板灰;白色型的颏、喉至胸白色;褐色型的颏、喉至胸暗棕褐色;翅及尾石板灰色,下体余部咖啡褐色。两性相似。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共分化为11亚种,我国记录3亚种,云南分布1亚种。 |
采集地 |
贡山东哨房l973.5.4.。 |
形态描述 |
成鸟(白色型):前额至头顶、后颈及其两侧和上背咖啡褐色;上眼帘缀白色;上体余部石板灰,羽轴和端缘黑色;飞羽内(甲+羽)暗褐,外(甲+羽)灰褐色;次级飞羽尖端狭缘白色;尾石板灰色;颏、喉、胸白色,下体余部棕褐色,腹部中央和尾下覆羽端缘缀白。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褐色,爪角褐色。
|
分类讨论 |
采自贡山的标本,彭燕章等(1987)定为przewalskii亚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鸟类组(1980)则定为cashmeriensis亚种。两亚种的区别为przewalskii亚种自胸以下为暗棕褐色(郑作新,2002;郑作新等,l983)或腹部褐色,整个腹部较暗,与胸部的白色没有浅色的逐渐变化(Ali&Ripley,1973),分布于青海、甘肃、西藏东部、四川北部和西部(郑作新,l987)。casshmeriensis亚种自胸以下棕色稍淡(郑作新,l966)或胸以下呈棕褐色(郑作新等,1983)或上腹浅淡(Ali & Ripley,1973),分布于西藏南部、东南部和云南西北部德钦、丽江及贡山(郑作新,l987)。该标本与采自西藏东南部芒康(10月)的标本并无明显差异,由于我们仅有l号标本,无法进一步确认,故暂依其地理分布和郑作新(1987)将其定为cashmeriensis亚种。 |
分布地 |
贡山、丽江、德钦,为留鸟。省外分布于西藏东部和东南部,为留鸟。国外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 |
生态学 |
栖息于高山溪流边,喜在水流湍急的山溪中捕食或在溪旁停栖,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该鸟是在海拔3200m高山沼泽湿地水塘中成对活动时被采获的。剖检采自芒康的2胃,胃内有昆虫碎片和植物碎片,动物性食物占80%,植物性食物占20%。
栖息地海拔2 700~3280m。资源状况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为古北界广布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