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Corvidae |
科中文名 |
鸦科 |
属名 |
Nucifraga Brisson,1760 |
属中文名 |
星鸦属 |
学名 |
Ntwifraga caryocatactes trutcella Thayer et Bangs |
中文名 |
星鸦 |
英文名 |
Nutcracker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Nucifraga hemispila macella Thayer et Bangs,1909,Bull.Mus.Comp.Zoo1.Harvard Coll.52(8):140(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湖北兴山)。
Nucifraga yunnanensis Ingrmn,1910,Bull.Brit.Om.Cl.25:86(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云南)。
Nucifraga caryocataotes yunnanensis,Rothschild,L.,l 926,P.340。
Nucifraga caryoeatactes macella,Ali,S.& Ripley,S.D.,l972,P.235;Howard.R.& Moore,A.,l984,P.639;Mayr,E.& Greenway,J.C.,l962,15:257;Vaurie,C.,l959,P.158~159;郑作新,1987,P.546;彭燕章等,l987,P.240;陈服官等,l998,9:187~188。
|
鉴定特征 |
全长326~360mm。头顶黑褐色;上体和下体暗咖啡褐色,头侧、颈部、肩羽、上背和胸具白色点斑;翅和尾羽黑色,外侧尾羽具宽阔的白色羽端。两性相似。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共分化为l0亚种(Howard & Moore,1980),我国记录6亚种,云南
仅分布1亚种。
|
采集地 |
中甸:吉沙l981.8.20~24.,上桥头1981.10.23.;维西犁地坪1981.10.31.;福贡碧罗雪山l978.6.6~8.,l979.6.20.;丽江:丽江1960.4.17.,l960.6.6~1 1.,鲁甸1956.8.19~24.,玉湖l956.10.7.;龙陵小黑山1962.5.6~1 1.;景东:磨刀河l964.10.31.~11.1.,黄草岭1964.10.12.;泸水姚家坪1974.2.12.;凤庆白腊l964.7.22~25.。 |
形态描述 |
成鸟:额、头顶至枕黑色,额基杂以白纹;眼先污白色;头侧和颈侧亦呈黑色,满布白色斑纹;翅缘白而杂有黑斑;飞羽和覆羽均为黑色并闪蓝色金属光泽;肩羽、背至尾上覆羽及胸、腹部和两胁均呈咖啡褐色;肩羽、上背和胸部具白色点斑,腹部的白色点斑较小而稀疏;颏、喉黑褐色,多少杂以白纹;腋羽和翅下覆羽黑褐色,羽端白色;尾羽黑色,除中央尾羽外,其余尾羽均具白色端斑,越向外白色端斑越宽阔,至最外侧尾羽的羽端大部为纯白色;尾下覆羽白色。
幼鸟:与成鸟相似,但体羽多显棕黄色;前额、头顶至枕的羽端大部棕褐色;背和胸、腹部多具淡棕黄色点斑。
虹膜褐色;嘴和跗蹠、趾、爪黑色。
|
分类讨论 |
Jngram(1910)依采自云南的标本定立了yunnanensis亚种,后被Mayr & Greenway(1962)和郑作新(1987)等文献将其作为rrutcella亚种的同物异名。Howard & Moore(1980)和陈服官等(1998)又将其列为有效亚种。陈服官等(1998)认为yunnanensis亚种体羽较暗,上体白斑较大且分布到尾上覆羽,下体的白斑较多且延伸至腹部及上喉。macella亚种分布于云南西部和西北部,yunnanensis亚种分布于云南西南部。笔者检查了采自云南各地的星鸦标本并加以比较,其羽色无显著差异。因此,仍将yunnanensis作为macella亚种的同物异名。 |
分布地 |
景东、凤庆、龙陵、腾冲、丽江、泸水、福贡、陇川江与怒江问山脉、宾川、维西、中甸、德钦,为留鸟。省外分布于甘肃、陕西、山西、湖北、四川、西藏东南部等地,为留鸟。国外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尼泊尔、缅甸等地。 |
生态学 |
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及阔叶林和稀树灌丛中,成对或结成小群活动,常站在高大乔木顶端鸣叫,叫声响亮而粗呖。
杂食性,常在树上啄食松子、坚果及昆虫,偶尔也在地面觅食。剖检l4胃,胃内见有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虫、蚯蚓、蠕虫等,动物性食物占34.43%;核桃、核果、坚果及其他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占65.57%。另外,还发现有微量的绒羽。
1962年5月采自龙陵小黑山的标本,头、颈、上胸已换有新羽片,次级飞羽已换出新羽;1只雌鸟后颈则开始换羽,3只鸟后颈正脱换旧羽;l只雌鸟尾羽已换成新羽,其他3只中央尾羽刚开始脱换。
通常用树枝等筑巢于针叶树或阔叶树上。每窝产2~4枚卵,卵呈浅蓝绿色,略具浅紫色或淡灰色斑点。孵化期l8~19天,两性均参与营巢、孵卵和育雏。
栖息地海拔1 900~325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古北界广布种。
|